bd体育会计从业资应该怎么复习?
栏目:bd体育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26 06:43:39
 时隔一年多再修改答案,因为很多知友反映之前百度云的压缩包打不开,所以更新成文件夹再放一次百度云盘链接  ,没想到这一年多收到好多反馈帮助过好多小伙伴过了自己也很开心,趁年轻一定要加油。  非会计专业,只看了一个星期书,昨天一次性考过了!!!法规 基础68 电算化92.。。。感激这个帖子里的大神!!!考前几天看这个帖子获得了很大帮助!  我是脑残,太多发邮箱求资料的了我回复不过来哈,不能一天到晚

  时隔一年多再修改答案,因为很多知友反映之前百度云的压缩包打不开,所以更新成文件夹再放一次百度云盘链接

  ,没想到这一年多收到好多反馈帮助过好多小伙伴过了自己也很开心,趁年轻一定要加油。

  非会计专业,只看了一个星期书,昨天一次性考过了!!!法规 基础68 电算化92.。。。感激这个帖子里的大神!!!考前几天看这个帖子获得了很大帮助!

  我是脑残,太多发邮箱求资料的了我回复不过来哈,不能一天到晚盯着知乎,所以弄了个云盘大家自行下载吧~

  我是在广州考的,报了8月份的考试。学校比较坑7月22号才考完最后一门期末考,放假很晚,后面又各种忙实习和受前任的打击,心力交瘁。财政厅的信息保密工作超级垃圾!!!考前收到几十条“会从内部机密资料”“加QQ包过”的之类的垃圾信息,不过也多谢这些信息提醒我还有考试这件事。

  因为本人又懒又拖延症又没脑子,上周才想起打印准考证,看到考试时间只剩一周准备了线门都没看过啊!于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刚好也是感冒了,请了一个星期假在家准备考试。

  备考前问了考过的基友有没有重点,都说没有,说把 基础和法规从头到尾看一遍,刷几十套题就能过,电算化很简单不用看(我身边多数人都是这样过的,用时2个星期到一个月吧大概,天天看)。

  于是用2天看《基础》2天看《法规》,其实看书很枯燥,人也很烦躁,很难看进去,只能硬着头皮囫囵吞枣,想着快点翻完完成任务就好。看不下去的时候就和基友吐槽求安慰,感觉会好很多,谢谢陪伴~还有就是上网看看别人的经验,找找有没有重点可以投机取巧。。。。。。然后找到这篇提问!!!!!救命稻草啊啊啊啊啊!!!!很多大神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实4天看书我都是随便翻翻,翻一个小时奖励自己基友聊天一个小时。。。。。。。后面3天都是在看讲义,期间《基础》刚看完书的时候上233网校刷了一套题66分,后来再刷2套都不及格,就放弃了,直接找卷子对着答案看,一边看一边理解,把握出题的大概方向和大概的考点。然后看讲义,这时候已经可以有针对性有感觉哪些是重点了。《电算化》只看那个10分钟操作视频就好,操作真的很简单的!我没装软件,考试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那个系统,真的不难。电算化的选择判断部分多数都是计算bd体育机常识,上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或者考过计算机二级的应该有题感。

  其实感觉自己书都还没看透的,可能只是运气。所以建议大家除非无奈,否则还是不要太仓促,预留好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吧,毕竟200块报名费能吃顿好的了。我那个星期真的整个人都不好,很烦躁,本来就不是什么容易集中注意力的人,一天到晚逼着自己看这些枯燥的内容真的挺烦的。一天看一两章还可以接受,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

  先看《会计基础》再看《财经法规》最后电算化可以直接把书忽略,时间多的无聊也可以翻翻。

  好好睡觉,保证好充足的休息然后精神满满地打怪!书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找基友吐槽或者发微博吐槽,或者先听几首歌。

  会计入门难吗?很多人说会计入门很难,因为有很多分录要去背,要定借贷方向,要定数字,要把分录编平,要努力从一个一个会计分录中发现规律。初学者都非常讨厌会计bd体育分录,因为我们常常无法理解分录为什么是这样的,于是只好采用背书和刷题的笨办法来学习。当你好不容易把典型分录记下来后,题目稍微变一下,就又不知道怎么做了。

  从记账的角度讲,会计分录是非常伟大的发明,但从会计教学的角度讲,会计分录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用大量的分录来教会计和学会计是种本末倒置,“形式重于实质”的行为,这严重破坏会计本身直观的美感,让学生无法集中精神体会每笔商业交易的本质。

  本文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简单的工具,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你不必再死背会计分录,让你能做平每一笔会计分录,让你能直观分析每一笔交易的本质,让你能够从容地自学会计。这套方法里的基本原理是每个老会计和会计讲师们都知道的原理,即便我不说,你不学,只要会计做到一定程度也迟早知道。但是,只有我,愿意把这套原理具体化,系统化,通俗化,工具化,大众化,并毫无保留地在会计入门阶段便免费分享给所有人。为此我有牺牲很多,有付出,但我坚信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只要你们都能学会并教授给他人,让更多人了解会计,热爱会计,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拿到题目就想着分录该怎么写,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借”,然后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生怕写多了写少了写错了而对不上,生怕写反了又要重写。

  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可是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在照本宣科地按这个愚蠢的办法教书。好一点老师还愿意教你个什么“左右手”定则,再懒一点的索性就叫你死背分录了。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是他们懒得总结,或是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记住,拿到题目,碰到问题,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事情,是分析出交易的商业实质!所谓搞清楚商业实质,就是要搞清楚到底在交易中发生了什么,卖出去了什么,买进来了什么,花了什么,投了什么,融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合并了什么?而把这个商业实质用分录写出来,只是一个机械的记录过程而已。

  学会如何把题目中的商业实质提炼出来,应该占到我们会计学习内容的99.99%,你只用花0.01%的精力学习如何写出分录。这就好比做数学应用题,最关键的绝不是学习怎么写数学式子,而是学习怎么抽象出应用题里的数学模型。

  为了把从题目到实质,从实质到分录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流程化,直观化,这里我将介绍一个由我自己精心设计,反复操练过的神奇武器——T字图。所谓T字图,其实就是三根线而已。但可别小瞧这三个线,我相信,这三根线将彻底颠覆现在主流的会计学习方式。

  其实就是一个T字加一杠。可以看到, 这个T字图把一块矩形区域分成了三个部分,左边整块区域的面积正好等于右边两块区域面积之和。这图的具体内涵咱先不说,先用上。

  假设,刘校长我向银行贷款了100万元,期限五年。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刘校长多了两样东西,一是手里的银行存款多了100万,一是负债多了100万。

  在T字图上,刘校长要把这笔交易画出来,怎么画呢?左边画一个向上箭头,然后写上银行存款100万,右上方的区域也画一个等长的向上箭头,写上长期借款100万。

  之所以这样子画,是因为我们T字图的左边,代表的是资产的增减,T字图的右上角,代表的是负债的增减。

  再假设,股东向知乎投资了1亿。这里知乎的银行存款也一样增加了1亿,但还能像上面这样认为负债增加了1亿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股东给知乎的钱知乎是没(ken)有(ding)义(bu)务(hui)还的,放进负债显然不合理。那么,就放进右下角的这个区域里,写上实收资本1亿。

  T字图的左边,记载资产类项目的变动,T字图的右上角,记载负债类项目的变动,T字图的右下角,记载所有非资产非负债的其他项目的变动。

  会计上,我们一般认为,只要是我们控制着的,有价值的东西,即便不是我们自己的,也都是我们的资产,比如银行贷给我们的钱,未付款但已入库的原料,统统都是资产。但会计也很清楚,这么反映未免有些流氓,新闻里不就有人借钱提亲被丈母娘打了吗?所以,反映一下资产的来源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将来报告上出了偏差,等于会计是要负责任的。会计把资产的来源分成两类,一类是借来的,一类是不是借来的,你会神奇的发现:借来的加不是借来的就是所有的,这真是句无比正确的废话啊!而这句永远正确的废话bd体育,便是整个会计学的基石!为了让你们不觉得这很废话,会计们给这个“不是借来的”东西起了一个听上去非常晦涩的名字——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布什.杰莱德

  等式左边表示企业控制的资产内容,右边表示企业控制资产的来源,你会发现这和T字图的左边右边是一样。

  经过以上陈述,你应该隐约感觉到了T字图有很多的优势:第一,它的结构完全符合会计恒等式,它是符合逻辑的,是科学的。第二,它能非常直观地把所有的会计交易画出来,便于思考和复查。第三,它便于书写,画三道杠远比写借贷二字要方便多了。第四,它可以和分录进行双向转换,而且方法非常简单,这个过程我将在文章最后概括。第五,正因为可以跟分录做双向转换,所以你在做题时不用考虑借贷的问题,你可以把思考的重心放到理解交易的商业本质上来,并自然而然地画出图,有了图就一定有分录。

  为了验证这个工具的实用性,下面,我就用T字图把《会计基础》中最主要的部分“权益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中涉及的交易全部做一遍,看看是不是真像我说得那样,有了T字图,你就不需要刷题,不需要背分录了。

  资金筹集业务,就是融资的业务,融资有两种途径,一是股权融资,二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是发股票,出售股份,获得不需要还的资源。债权融资,就是发债券,借钱,获得是需要还的资源。

  而不管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相同的地方就是会导致公司的资产增加。那么在T字图上,我们就要左边区域记出这样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资产的增加。而在右边,根据融资类型的不同,我们将在右上区域或右下区域也画一个相同长度的向上箭头。

  箭头的方向,体现的是三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方向,箭头的长度,体现的三要素增减的大小。这样是不是很直观?

  画好了箭头,下一步是确定科目名称。记住,一定要先确定三要素层面的变动,一定要先画出正确的箭头,再想科目名称。切莫先想科目名称bd体育,再想要素层面的变动。为什么呢?因为三要素的层次是最宏观的层次,做分析要从宏观到微观地做。

  那么下面,就是确定具体会计科目了。会计科目是什么,没学过会计的同学可能不懂。会计科目的定义是: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简单的说,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为的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资产,可以分成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可以分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等。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上表列出了《会计基础》教材里涉及到的主要科目名称。不要害怕,并不需要大家现在死记硬背下来,这全部都要在对商业实质的分析中逐步掌握。除了这些主要科目外,还有些“亲戚科目”也将在后面的讲述中一个个掌握。

  股权融资中涉及到的科目有哪些呢?我们已经知道了,股权融资会导致资产的增加,那么至于是什么资产增加,就完全看投入资产的性质了,基本上法律允许的都可以。如果是现金,那就增加银行存款,如果投入的是存货,那就增加存货,如果投入的是类似固定资产这样的长期资产,那就增加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

  在计算投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有一句话,学会计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应按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这句话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入账。那么,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市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股票市场上不断变动的股票价格,就是股票的公允价值。用公允价值衡量投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把资产统一换算成货币计量,这合情合理。

  因为是股权融资,所以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增加的金额代表的是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因此,我们所用的科目叫做实收资本(非上市公司bd体育,有限责任公司)或股本(上市公司bd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股东投入资本往往涉及到溢价,意思是本来1块钱面值的股票想买得花不止1块钱,所以,投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比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要大,这个差额,就得记进另外一个所有者权益中的科目,否则就不平了,这个科目便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我们来看一道真题:例一:甲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收到A公司投资35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按照双方的约定,其中的300000元,记入实收资本。

  再来看一道例题:乙公司收到甲公司作为投资投入的设备一台,该设备所确认的价值为6000元,价值公允,确认的溢价为2000元。

  除了投入资产入股,还有一种特殊的股权融资形式,承担债务入股。这个怎么理解呢?有人愿意为你承担债务,就是愿意帮你还钱,这意味着你的负债减少了,所有者权益增加了。就假设上面这题改成了股东承担长期负债6000万,那么在T字图上画出来:

  还有一种交易,是股东撤资的情况,意思是股东把他原来投入的资产拿走,然后相应的减少所有者权益。这里稍微得分细一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撤资,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东的股票,本质都是一样的,回购股东股票也是把钱还给股东,把股票拿回来。

  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分两步走,第一步,买回股份,那么银行存款减少,同时增加一个叫库存股的所有者权益备抵账户。

  如果你是会计入门者,这里你肯定会有大大的疑问:第一,你说的是所有者权益增加吧,为什么写的却是向下的箭头。第二,什么是备抵账户。

  关于第一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前面我反复强调,一定要先确定三要素层面的变动,再确定用哪个科目。所有者权益真的是增加的吗?这是回购股票,是股东撤资,所有者权益不会增加,而是减少的,箭头一定是向下。管他备抵不备抵,只管三要素层面变动。

  这里T字图的优势就显现了,在用分录记账时,确认借贷你还得想想这个科目是不是备抵账户,这里就完全不用管它是不是备抵账户,一门心思先确认箭头再说。

  但我还是得解释解释什么是备抵账户,备抵账户。记住一句话XXX的备抵账户增加等同于XXX减少。备抵账户是其主账户的抵减项,他们是三要素里面的反动派。

  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里面的反动派,它的增加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备抵账户还有很多我们后面都会一一了解到。

  那么,既然是反动派,统统都要打倒,所以公司得在合适的时候注销库存股,假如他不打算后面卖的话。

  注销库存股,不是交易,它只是公司内部的一种处理,所以不会影响到负债、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科目发生了一个此增彼减的调整。库存股变少,股本和资本公积变少。

  是不是可以清晰地发现,并在一起后,库存股就没有了。这两笔交易,本质上就是用库存股作为桥梁,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撤资的行为分成了两步来做。所以,不管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撤资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股份有限公司的就要分成两步来做呢?因为股份有限公式股东撤资是被动发生的,是通过公司主动从二级市场上回购股票来实现的,股票能回购,就也能卖出,所以说,为了方便区分买了在卖和重新发新股的区别,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的行为得走库存股转一道。

  到这里,融资基本就讲完了,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是债权融资中利息的处理。我们知道借钱都会有利息的。这个利息怎么处理呢?

  利息一般是一年一付的,在应该付利息却没付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负债是增加了的,但是,由于还没付,手里控制的资产不多不少,所以,负债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必须减少才能平衡。这么一思考,我们便能清楚地在三要素层面分析出利息该记未付时应该怎么画箭头了。

  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怎么确定科目。查一查上面那张我整理过的表,负债里面有一项应付利息,很显然,负债这边就是记它了。那所有者权益这边怎么办,所有者权益减少是可以确定的,但所用的科目,并不在上面的表里,因为,这里要开始介绍三个新的要素,收入与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还有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上面这张图表示。收入-费用=利润,然后本年的利润会被归集进所有者权益中的利润分配科目里,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可以这么说,收入、费用和利润是用来详细解释所有者权益是“怎么”变动而产生的科目。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反映的是过程,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状态。为了将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过程详细具体地反映出来,会计里产生了很多收入、费用类的科目,这些科目主要有:

  和前面一样,这些科目我们都将在讲授过程中逐个学习,大家不用死记。回到计提利息上来,有了费用类科目后,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么一个非常切题的科目来当做所有者权益变动数的记载项了——财务费用。

  再重申那句话——箭头表示的是三要素的变动!尽管引入了备抵账户、费用类和收入类科目,但这个根本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尽管你们看到了财务费用的增加,也不要纠结,财务费用的增加还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会计,盯紧三要素画箭头,这是原则!

  第一个融资业务我就啰嗦了这么多,看上去是没有必要的。但实际上,目前已经解决了会计基础原理里60%以上的内容。后面的业务再繁杂,也绝对跳不出到目前为止所讲的这些道理。

  来看第二节:2. 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有了前面的讲解,后面的思考就非常快了。主要任务只是认识些新科目,了解些新流程而已。

  先来看固定资产的购入,这里就是个买东西的过程,买东西就是钱出去东西进来。钱出去是银行存款的减少,东西进来就是固定资产的增加。

  这多简单,根本体现不了T图法的优越性。搞复杂一点的,请看例题:某企业2014年12月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1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700(符合增值税抵扣条件),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著名运输费500元,增值税额55元,包装费300元,设备安装完成后的员工培训费用为1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对于这种略微复杂的交易,不要被阵势所吓住,这里讲一套处理原则:原则一:老规矩,先确定三要素变动。原则二:敲定数字的顺序是从资产到负债再到所有者权益。原则三:有银行存款的先敲定银行存款。原则四:发现写出的数字对不上时,先找所有者权益的问题再找负债的问题再找资产的问题,前提是原则二已经认真贯彻执行。

  这里哪些要素有变化,资产变动了,而且既有加,也有减。负债减少了,产生了可抵扣应交税费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所有者权益减少了,因为培训费用不允许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要费用化。箭头画出来再说:

  先敲定资产,而且从银行存款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不管别的,做一笔交易付了多少钱你还能不清楚吗?这是显而易见的。

  接着处理负债,因为我们买东西取得了可抵扣增值税发票,这个东西可以让我们少交税,所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少了1700+55=1755元

  最后处理所有者权益,这里唯一不可以资本化的便是培训费,这个是费用,且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入管理费用1000元。

  最后检查下对不对,左边净减少2755元,右边合计减少2755元,正好相等。所以这里你就看到了,在处理涉及多科目的交易时,T字图能把问题分解得很清楚,也特别方便复查和修改,不像分录搞成一团浆糊,不知道该先处理哪个。

  再来看看折旧。折旧是会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把资产的账面价值按一定的系统化的方法分期费用化。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资产会越用越旧,为了体现这个事实,咱们记折旧。另一个角度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想象一下,某总资产6000万的公司买了台5000万元的大型设备,可以用二十年,如果不记折旧,那么前些年,股东们拿到的报表上,每年都漂漂亮亮地放着个5000万元的设备,看似公司实力雄厚。然后,第二十年底,设备报废了,公司的资产刷地一下少了5000万,你说惊不惊悚。为了不这么惊悚,所以我们把这5000万慢慢费用化。

  所以,折旧导致的是固定资产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的增加)。为了核算多年累积的固定资产减少金额,会计上就创了一个固定资产备抵账户——累积折旧。

  一般每一个会计期间末,企业都会做一次这个调整。多年累积起来的折旧都会放在累积折旧这个账户里面。有公式: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累积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最终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看到的固定资产的数额都是固定资产的净值,也就是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另一个备抵账户,减值的问题《会计基础》不涉及,暂不赘述)

  固定资产处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资产报废,一种是固定资产转让出售。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意外事故而毁损。

  固定资产一旦处置,就意味着固定资产要从账上划走了,彻底没有了,所以,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所有账户都应该清零,比如,固定资产主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不能没了身子,还留着尾巴。

  来看一道题目:乙公司现有一台设备由于性能等原因提前报废,原价为500000元,已计提折旧4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废时的残值变价收入为20000元,报废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3500元。有关收入、支出均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不考虑相关税金。怎么画图呢?

  先得介绍一个特殊的账户,叫固定资产清理,这是个资产类的过渡账户,主要是把那些正在处理流程中的固定资产丢进去,因为固定资产处置不是一个说处置就能处置的,他们往往很大,而且涉及的乱七八糟的科目很多,所以,统一在里面做归集。先把固定资产和其相关科目的余额丢进去:

  固定资产减少这里是按照初始成本写的,为500000元。累计折旧这里箭头向上,意味着累计折旧减少了450000,两项相抵,相当于固定资产的净值50000元被划进固定资产清理了。这里好好体会下箭头的方向以及净额和初始成本的区别。

  下面,我们把这部分清理的固定资产卖了20000元,同时为了做这笔交易,额外支出了3500元的清理费。把这个过程如下画出来:

  最后一笔,把剩下的固定资产清理33500全部作为清理带来的损失处理掉,作为营业外支出,调减所有者权益:

  到这里,你们可能有些云里雾里了,怎么一个处置固定资产要搞这么多图,烦不烦。别急,要是看分录你绝对会更晕,咱把四张图放在一起一重叠,你就能立马看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就是直观的好处!

  现在,你会发现,我们把固定资产清理的加加减减放在一起后,是全部可以消掉的,而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是可以相互抵减的(备抵账户和主账户原值相抵减会得到净值),营业外支出拆开,拆成30000元和3500元。最后你看到的是:

  到底发生什么现在是不是很清楚了?一个账面净值为50000元的固定资产被卖了20000元,卖亏了30000元,同时,为了卖这个固定资产,咱付了3500元的清理费用。

  这就是直观的好处,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固定资产清理只是一个资产类过渡账户,它是链接买卖两头的桥梁,它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有了T字图,交易的实质真的就是一目了然!

  这是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的情况(卖价低于账面价值),如果是卖赚呢?无非就是把右下角的营业外支出改成营业外收入罢了,所以你只要能看到交易的实质,不管题目怎么变,都是不要紧的。

  3. 材料采购和发出业务这一块里,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有三个,一个是,为什么存货要在卖出时才确认成本,二是材料成本差异是个什么东西,三是增值税的进项销项是什么回事。有了T字图,这些都很好理解。

  采购原材料和采购固定资产是一样的,钱出去,物进来,那图该怎么画,我就不说了。但是,存货相比固定资产来讲,还有个特殊性:第一,存货的价格往往是波动的,受到市场、进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二,存货的购入是频繁的。那么,每一笔存货的购置如果都按照实际的进价来处理,就会带来较大的管理负担,为此,企业采取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计划成本法。

  所谓计划成本法,就是根据长期以来的历史采购价格,或是预算上确定的价格,对存货做一个价格上的认定。举个例子,某公司长期进购苹果,价格在一斤4块钱左右波动,那么不管每一批次实际价格多少,都按照4块钱的计划价格记账,那这样子,就会有实际与计划的差额,这个差额,我们归集到一个叫“材料成本差异”的账户里,然后在期末一次性地做集中处理。由于差额可正可负,所以累计出的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可正可负的。

  来看一道真题举个例子:一般纳税人A公司购入甲材料一批,货款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22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关于增值税,这里是买东西,所以是进项,进项抵减应交增值税,因此负债这边是减少的。材料采购这个账户放着的是实际的采购成本。

  因为实际的小于计划的,所以材料成本差异这里应该是用来抵多的,所以是向下箭头。其实两个图可以合在一起,材料采购就不存在了,材料采购这里也只是暂记的作用。

  后来,A公司又开出商业承兑汇票购入甲材料一批,货款230000元,增值税39100元,计划成本还是220000元。这里咱就不用材料采购账户转一道了,直接并起来:

  因为还没付钱,只开了票,所以银行存款不减少,应付票据(负债)要增加,等兑付时,再减少银行存款,减少应付票据。

  两笔比较一下,第一笔导致材料成本差异负20000元,第二笔导致正10000元。假设这家公司继续这么采购下去,一年下来,材料成本差异就加加减减,留下了这么个余额,这个余额就是这一年里实际采购成本比计划采购成本多或少的金额。这个金额有什么用,业绩评估上就很有用,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的金额是正数,而且很大,那说明采购部买东西买贵了,超出了预算,这是成本控制没做好的表现。那如果是负数,采购部就有奖金可以拿了。

  接下来是原材料的发出,原材料发出不是卖掉原材料的意思,是把原材料投入生产的意思。

  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也有两大类,一类也是实际成本法,一类也是计划成本法。并且和购入的是对应的,就是说,买入按实际计量,发出也按实际计量,购入按计划计量,发出也按计划计量。

  发出的实际成本法又分为四类,分别是:1. 个别计价法,顾名思义,就是识别出每一个存货的购入价格,从原材料转入生产成本,一般适用于飞机大炮坦克这种大大的东西。2. 先进先出法,意思就是名义上默认先买的被先发出了,咱进了几批苹果,混在一起,发出是也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但默认先进库的被先发出了。3.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就是按一个月里进的原材料的总买价除以一个月里进的原材料的总量,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然后再按发出的量乘以加权平均单价,计发出存货的成本。比如第一批100个,每个3.5,第二批300个,每个3.6,第三批200个,每个3.4,那这600个平均单价3.52,这个月若发出了250个,那发出成本就是880元。4. 移动加权平均法,也是加权平均,但和上面不一样,这个是每次进货都重新把账上的和新增的合在一起加权平均一次,得到新的原材料单价,操作上略微麻烦,往往是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用计算机自动算的。

  那计划成本法呢?我们知道,计划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原材料成本被放在材料成本差异里面了,所以要在发出时一并把归属于发出原材料的那部分材料成本差异一并给带走,放进生产成本或者是费用。

  来道真题: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值差15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5000元,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该企业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5000元,行政部门领用材料500元。

  那么现在发出了一部分原材料,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行政管理。用于生产记为生产成本,用于行政管理的记为管理费用。

  这里说一句,生产成本这个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本应画在右下角,标向下标志。但我为什么放在资产里面呢?首先,你会看到,这样做是不影响两边平衡的。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生产成本会在下一个部分(生产业务账务处理)里面经过生产流程和直接人工费用一起,变成库存商品(产成品)成本的一部分,库存商品是资产,而在库存商品被卖掉之前,这笔成本并不会流出企业,说是成本,实际还是资产。

  原材料处理完了,下一步是处理材料成本差异,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合理分摊出单位原材料的成本差异,再按发出量算出发出部分应该该分摊的成本差异。发出原材料时,原材料的金额是150000+50000=200000元,成本差异是-3500元(1500-5000),那就是每一块钱原材料该分摊-0.0175元。所以,生产车间该分摊的部分是15000X(-0.0175)=-262.5元,行政部门领用应该分摊的部分是500X(-0.0175)=-8.75元。

  这里怎么理解,有了T字图就比较好看懂。材料成本差异里本来是负数,意思是节约差,就是采购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砍价,导致原材料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少了3500元。那这部分节约的,因为原材料发出被转出了271.25元。节约的部分被转出了,就是资产变多了271.25元,箭头向上。这个节约的部分,算两个东西头上去,一是生产成本,节约了262.5元,二是管理费用节约了8.75元。不要问我为什么管理费用节约了8.75元箭头是向上的,我说了,箭头表示的三要素层面的变动,管理费用节约,就是所有者权益变多。

  4. 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生产业务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把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归集到我们的最终产生品上。财力是银行存款,物力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人力就是应付职工薪酬(负债)。

  这里制造费用啰嗦几句,它和生产成本一样,是个管理会计用的账户,所以财务会计报表上是看不到这个东西的,它说是成本类科目,其实是个半资产。生产成本我刚才说过,生产库存商品所投入的原材料就丢进去,制造费用里放什么会计,放那些要在多个商品间系统分摊的成本,比如A仓库同时生产甲乙丙丁几种商品,那么产生的水电煤气费也搞不清楚是谁的,就统一丢进制造费用里,再用一定系统方法在甲乙丙丁间分摊,计入库存商品,资本化。分摊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都是按不同基准分配,原理是一样的,在此不赘述了。

  另外,在核算时,制造费用不一定直接丢进库存商品的成本里,可能先分摊进生产成本,再从生产成本丢进库存商品。总之,企业所有资产的归属,要么是成为了另外一项资产,要么就是成为了一笔费用消失在了空气中,除此之外,还有分红给了股东。会计的工作就是记录这个纷繁复杂的转换过程。

  产品生产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卖掉了。还记得固定资产处置是怎么做的吗,把处置时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和收到的钱款之间的差计入营业外收入(卖赚)或营业外支出(卖亏)。

  卖库存商品,原理是相同的,但有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差别就是,在做固定资产处置时,我们是把盈亏的差额净值计入收入或费用,而在卖库存商品时,我们则是做双向记录。什么意思,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就是说,一进一出,要分别表示,为的是提供更详细的会计信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也是一样。

  另外,在销售商品时,因为增值税而多收到的钱财,是要交给国家的,所以,不要忘了在左边多画一笔银行存款,在右边多画一笔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终于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部分了,钱赚到了,该是时候对我们一年的业绩做一个汇总了。

  到此,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全部用T字图表示完了。最后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把T字图翻译成借贷呢?

  一句话:左边的向上箭头全部改成借,右边的向上箭头全部改成贷,左边的向下箭头全部改成贷,右边的向下箭头全部改成借,即可。

  你不用管什么备抵账户、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的事情,前提是你坚持箭头只记录三要素层面的变动这个原则。

  越是复杂的交易,T字图在做理解分析上越是有用。在讲解库存股、固定资产清理和材料成本差异时大家应该可以注意到,用T字图一梳理就远比分录要的直观准确。直观这一点,是借贷分录怎么都做不到的。朋友们可以用这个工具进一步理解一些不好理解复杂交易,比如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等等,用T字图来分析这些交易是极好的。只要能写出分录的,就一定能用T字图!

  最近感受,会从只是会计道路上的一小步,基础还是要打好,现在欠下的债初级中级还是得还(现在身边很多会从飘过的同学考初级又重新翻起了会从书),所以大家踏踏实实准备,以后会越来越顺利的ヽ(´▽`)ノ那些不经意间推送的喜报真是每天的小确幸,我们温暖彼此,加油哦!

  喜答,考试前几天才关注了这个问题,看过很多大神答案,想着考完以后第一时间来报喜,是的,昨天下午刚过,一次过,法规稍难(78),考的点比较细,基础次之(78),电算化最轻松(92)。总得而言还算是平稳吧。接下来进入正文。

  本人是湖南大二学生2015年4月考的会从,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专业课没好好上过。没有报班,三本教程,三套资料,三套无纸化题库。(是三本一共三套)

  备考安排时间:一个月左右(在校生),《会计基础》10章(bd体育湖南教材)平均每天看一章(章节简单的可以一天看几章,根据自己情况灵活调节),每章看完以后做配套的章节练习。书本看完后至少每天做一套完整的练习,做2天。然后进入《财经法规》,5章加上做套题训练一共十天,剩下的时间用一天去做做《电算化》操作题,看看视频解析,记住类型,非常简单,还有时间就看看单选多选判断,一般都是电脑基础常识。剩下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来在电脑上刷题,保持一种做题的感觉。临考前再把《会计基础》《财经法规》速看一遍,完全没问题。

  《会计基础》主要是理解性记忆,第一遍精读就要吃透,理解不同的分录的含义编制分录的根据,重点在企业业务账务处理,其次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报表的一些格式规范和程序,尤其是凭证、账簿的一些分类依据要留意,遇到凭证错误的修改方法等。第一遍细看,走扎实,然后多做题就可以了,遇到错题再局部翻看,临考前速看一遍就OK了,关于做题的话,我是买的套题然后送的有光盘,但是题目很多有问题,然后在某宝买的无纸化试卷10块钱,里面题目很不错,我一共做了8套纸质和6套无纸(无纸一定要练)。最后用了半个小时完成,78分(个人感觉应该再高一点的)

  《财经法规》主要是反复性记忆,第一遍完整大致过一遍,有个大致的模块,然后把细琐的东西可以分个类,比如罚款金额、时间(几个工作日,多少天后)、会计档案保管时间等,虽然这些我这一次遇到不多,然后重点在于做题,当然如果第一遍看书的程度不足以对付50%以上的题目还得再看,然后就是做题、看书、做题、看书、归纳、做题,这个时候看书就不是局部,尽可能把错的题所在的那个小节都看一遍,看多了题目再回过头把书看一遍,最后的道德的章节也不能忽视,很多细碎的小知识点,我一共做了8套纸质和6套无纸(无纸一定要练)。最后成绩78,做起来太心跳了,因为非常细,进入了记忆的模糊地带,好在过了。

  《电算化》我基本上是先通过无纸化操作了解了大致题型,然后用最后一天下午做了一会儿,无非就是修改基本信息、建立账套、填写凭证、新增固定资产、修改工资、基础EXCEL,非常简单,92过。

  我们是4月份的考试,3月份开学,寒假在家里花了两个星期看的《基础》和做了8套纸质题目,然后回到学校,课程非常多,一个星期就只有周六和周二日下午有时间,用上课时间和零碎时间看了一个星期的《法规》然后做题再看书,差不多一共10天左右,然后把《会计基础》通看了一遍回忆起来,临考前5天才买的无纸化题库,除了《电算化》每科都做了6套,《会计基础》间隔时间有些久,好几次都在58、59,考前最后一个下午看的《电算化》。考前晚上又看了遍书,很快过了一遍。经过了考试才发现并没有多难。补充:关于作息,并没有早上5、6点起和晚上1、2点睡的经历,反倒是翘了很多次早上的课睡觉,课程太多,累(其实就是懒),我想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以牺牲身体为代价,也不要以刻意的刻苦为标榜。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规划更重要。

  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考试那天打扮好看些要洗头,因为进考场会拍照(油的我都不敢看考试界面)

  第一张跟专业相关的证件(上岗证?),很有纪念意义,所以也是很认真地去准备了呢。

  ———————————————————————————————————————————

  希望有问题的同学尽量把问题说的具体一点,就更有针对性一些。然后有问题我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给予答复,如果有不小心漏掉的,没有回复再多发几遍,希望能够体谅一下!(大学狗也是很忙的)

  ↓↓↓↓↓↓↓↓↓↓↓↓↓↓↓↓↓↓↓↓↓↓↓↓↓↓↓↓↓↓↓↓↓↓↓↓↓↓↓↓↓↓↓↓↓↓↓↓↓↓↓↓↓↓↓↓

  【内容是:基础的总结(还剩个尾巴)、考试真题收集、错题笔记的照片、领取证件的证明样式】

  声明:部分考试真题是我自己在论坛贴吧以及QQ群里搜集的,若原编介意请联系我删除,其实不想通过云盘分享的方式,但没办法,都是为了大家方便。事实上我考前没来得及看,考后觉得如果看了,有一些题不至于做错才拿来给大家分享。绵薄之力。

  暑假回家后忙着旅游、学车,一直没顾上回复私信,各位轻打啊!(深鞠躬)一般看到我都会在尽快时间回复的!顺便分享一个好消息:暑假拿到驾驶证了哈哈哈(意气风发脸)30多天以肤色为代价,也值了!考证这些都是一样的道理,尽人事,听天命。做充足准备,持最好心态。

  对不起各位,以后一年内私信不一定能够得到及时回复了,答主要投入到考研大队顺便还有初级加之满课,时间真的不够用,望大家体谅!(鞠躬)如果云盘提不了给留言我来修复,经验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回答很具体了,在结合自己的努力一定没问题的!预祝大家通过哦(拜)

  打个小广告:我的分答开通了,大家可以扫二维码问我问题,各个方面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ω·\*)

  刚过了2015新大纲的会从,来一答。法规稍难,考的点比较细,基础次之,电算化最轻松。

  复习了三个星期,三科考了80+。非会计专业,大二下学期考,大一上过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

  复习资料主要是:三本教材+一本覆盖三本教材的习题+中华会计网的资料(包括视频、大纲和冲刺讲义资料,冲刺版讲义是精华,一字一句记熟最好)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看第一遍用了两个星期,都是看中华会计网的基础课视频,百度搜一下就找到了。每看完一课视频最好自己归纳整理一下知识点,然后做相应的练习题。

  会计基础我把会计基础的教材整本看了一本,并自己把目录画成树状图,不断细分知识点,理顺前后逻辑后会有助记忆。会计基础的大纲很重要,考前一定要刷一遍。还有会计分录题特别重要,一定要弄明白,但都只是比较基础的。资产负债成本损益类账户的借贷方代表的是增或减一定要弄懂,额,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

  财经法规我是打印了中华会计网那个视频包里的冲刺整理资料,都是精华,我在考试前打印下来,反复看了三遍以上。里面的资料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细分归纳好,看熟了考个80+完全没问题。我在广州这边考的,材料分析题考了财政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两章,传说中挺难的税法考得不多,考了也是比较基础的,周围的同学考了的题型都差不多。

  电算化我只复习了三天。电算化操作是看财政厅官方发布的十分钟操作视频,选择题也是看中华会计网里面的冲刺资料。

  还是看一下书吧,至少心里踏实。我没用过题库软件,但我觉得看书真能让你学到一点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是有所收获。

  首先你要准备的东西有: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的书各一本,因为无纸化考试所以电算化的操作题就占了六十分,所以你要有练习电算化的软件!(这个可以去某宝买到,而且很多买家赠送很多网校的教学视频)

  这三科的难度基本上是法规最难,基础次之,电算化最轻松,因为操作题就是题库里那几十道题的类型!

  以两周为一个完整的复习周期,首先开始复习法规,因为法规考点很细很琐碎,所以需要第一次极其认真的从头到位看一次,最好能做重要章节的笔记,如果能够买到教学视频的话跟着视频会加快速度。这个需要在3〜5天完成。接下来是基础,在我看来基础逻辑性较强,所以把科目都背熟之后多做分录练习,会使知识更加熟练,但是你首先也要用大概3天把全书仔细看一次。然后就到电算化了,你把练习软件里的例题全部学习一次做一次,最多需要一天,选择题部分的知识基本都是平时使用电脑的常识。

  最后就是你考前三到四天的冲刺,因为你的书本知识已经过了一次,并且做有重要章节的笔记,所以接下来你就要用一两天的时间把这个笔记熟记于心。然后开始练题!练题是最为枯燥的一个环节,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再你的手机上下载一个会计从业的练习软件,这个网上有很多,在你琐碎的时间无法看书和使用电脑时可以使用手机抓紧时间练习。个人认为电脑上的题库很有买的必要,而且也不贵,我当时是三十块,然后做模拟题,大概法规和基础各一千道左右,不停的做,出现错误时马上对着书复习巩固知识点,全部做完后把错了的题重新复习一次,这个时候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你还时要把错误最多的和你还不清楚的,直接死记硬背搞定他!这个时候应该就到了考试的前一天左右,然后把电算化的操作题再熟悉一次。你就可以放松心态上考场了。

  不要和我说俩礼拜时间不够什么的,我还要上其他的课当时,因为大学不是天天满课,所以一定有属于你自己的时间!!!

  简单说一下我当时的作息,早上六点起来开始复习,白天正常上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都在复习从业,这就需要你耽误一定的课程,不过只有俩礼拜,你不会落下太多的!中午午睡半小时左右!然后继续复习,我记得考前三天正好有一个双休,然后六袋泡面两桶纯净水在宿舍做题整整两天!!当时看到电脑都有砸了的冲动啊!!!不过还好忍住了〜最后基础74法规76电算化89通过〜

  从业因为知识太琐碎,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高强度的训练会让你度过考试的!所以不要把复习的战线拉的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