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体育永和股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回复报告
栏目:bd体育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22 17:44:27
 根据申报材料,1)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各期营业收入为195,173.97 万元、289,862.01 万元、380,363.62 万元、93,891.20万元,净利润为 10,262.67 万元、11,442.13 万元、12,887.85 万元、-1,418.76 万元,最近一期末,公司收入同比上涨 28.17%,净利润同比下滑 55.99%;2)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毛利率为19.84%、2

  根据申报材料,1)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各期营业收入为195,173.97 万元、289,862.01 万元、380,363.62 万元、93,891.20万元,净利润为 10,262.67 万元、11,442.13 万元、12,887.85 万元、-1,418.76 万元,最近一期末,公司收入同比上涨 28.17%,净利润同比下滑 55.99%;2)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毛利率为19.84%、22.31%、17.08%及 15.71%,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受到 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影响,制冷剂行业供给快速扩大,上游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上涨,公司主要产品氟碳化学品价格下降所致;3)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变动频繁,且存在部分客户、供应商重叠的情况;4)公司销售费用为14,424.82 万元、5,494.92 万元、5,710.01 万元、1,593.67 万元;5)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645.44 万元、44,607.02 万元、51,326.84 万元和 65,650.48 万元;6)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34,640.87万元、62,099.70万元、149,005.13万元和107,447.12万元;7)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45.42%、41.86%、53.11%、55.03%,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为0.89、1.00、0.92、0.90 及 0.68、0.68、0.63、0.55,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收入波动幅度差异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最近一期末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已经消除,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2)HFCs 制冷剂配额政策的具体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是否一致,公司的未来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以及公司的应对措施;

  (3)结合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业务模式、下游客户情况说明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各产品毛利率波动的原因,结合产品结构、应用领域、公开市场价格说明发行人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

  (4)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主要客户供应商频繁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客户、供应商重叠是否具备商业合理性;

  (5)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上涨而销售费用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销售费用的归集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与主营业务成本混同的情况;

  (6)报告期内存货明细情况,存货余额较高且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余额增长的原因,结合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库龄情况、库存商品期后销售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原因,是否存在存货积压情况,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7)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上涨的原因,与发行人的经营规模是否匹配,在建工程归集的内容、金额、依据,核算是否准确,在建工程项目可研中预计竣工时点和预算投资金额,目前实际工程进度和实际投资额,并比较说明是否存在差异,如有,说明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超预计进度或超预算投入的情况,如有,说明是否存在调节转固时点、成本的情况,在建工程的减值政策、减值测试情况,说明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8)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完善相关风险提示。

  (一)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收入波动幅度差异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最近一期末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已经消除,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收入波动幅度差异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收入的变动情况如下:

  2021年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金额) 2020年

  加:税金及附加、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等其他损益 -2,553.70 -240.22 -4,374.94 1,821.24

  如上表所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94,688.04万元,增幅达48.51%,主要原因为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价格较2020年出现增长。由于营业收入增幅高于营业成本,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额较2020年增长27,399.75万元。与此同时,公司2021年期间费用较2020年保持稳定,且略有下降,主要系销售费用中运杂费按新收入准则标准自2021年起重分类至主营业务成本。

  因此,由于公司2021年综合毛利增长较快,且公司2020年净利润基数较低,公司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17,640.61万元,增速达到173.37%,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48.51%。

  2022年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金额) 2021年

  2022年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金额) 2021年

  加:税金及附加、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等其他损益 -2,088.12 -18.23 465.58 -2,553.70

  如上表所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1年增长90,501.61万元,增幅达31.22%,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然而,2022年是境内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的最后一年,为抓住配额争夺的最后机会,同行业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导致供给有所增加,制冷剂市场供给端承压;同时,受供应不稳定与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2022年公司营业成本较2021年增长88,765.22万元,增幅为40.09%。受制冷剂配额争夺影响,原材料价格涨幅无法完全转移至下游产品,公司氟碳化学品业务整体毛利空间收窄,公司2022年综合毛利率较2021年下降5.17个百分点,综合毛利额较2021年仅上升2.54%。

  因此,由于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增长没有带来综合毛利额的显著提高,公司2022年净利润较2021年增长2,221.04万元,增速仅为7.98%,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31.22%。

  2023年1-6月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金额) 2022年1-6月

  加:税金及附加、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等其他损益 -2,173.22 -637.35% -2,577.65 404.43

  2023年1-6月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 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金额) 2022年1-6月

  如上表所述,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31,400.01万元,增幅达17.78%。考虑到制冷剂行业价格下行,而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导致整体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幅,综合毛利率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因此公司毛利总额增长幅度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邵武永和部分产线年底基本建设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且公司于2022年底收购石磊氟化工,2023年1-6月公司整体销售规模及销售团队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增长较快;公司自2022年逐步增加研发力度,2022年底在研项目数量较2021年末大幅增长,2023年1-6月研发费用亦有所增加;此外,公司于2022年10月11日公开发行8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1-6月财务费用相较2022年同期增长较快。上述因素使得公司2023年1-6月期间费用较2022年同期增长7,022.06万元,导致2023年1-6月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下滑2,707.44万元。因此,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是导致公司2023年1-6月营业收入上升但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2、最近一期末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已经消除,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如上表所述,2023年1-6月,虽然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但考虑到制冷剂行业价格下行,而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导致整体营业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长幅度,综合毛利率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因此公司毛利总额增长幅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公司 2023年 1-6月期间费用较 2022年同期增长7,022.06万元,导致2023年1-6月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下滑2,707.44万元,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是导致公司2023年1-6月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2023年1-6月与2022年1-6月期间费用明细具体情况如下:

  如上表所述,2023年1-6月,公司期间费用中的销售费用增长较快,主要系邵武永和部分产线年底基本建设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且公司于2022年底收购石磊氟化工,邵武永和、石磊氟化工产品对外销售使得销售团队规模增长。与此同时,2023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自2022年逐步增加研发力度,2022年底在研项目数量较2021年末大幅增长,而研发人员及薪酬支出亦有所增长。此外,公司财务费用相较2022年同期增长1,808.35万元,主要系公司于2022年10月11日公开发行8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1-6月利息费用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较多。

  (2)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已经消除,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随着2022年境内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的结束,行业内企业生产逐步回归理性,生产力度有所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将有所回落,成本端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三代制冷剂盈利水平将有所恢复。除氟碳化学品业务外,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且伴随FEP、HFP、无水氢氟酸等产品产能稳步释放,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新增氟聚合物产品产能的逐步投产以及品质、价格提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摊薄。

  报告期内,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 195,173.97 万元、289,862.01万元、380,363.62万元和207,979.02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03%、23.62%、18.45%和16.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178.89万元、27,800.28万元、30,017.15万元以及11,003.63万元。如前文所述,发行人2023年1-6月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受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增长相对较快的因素影响。

  2023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7,979.02万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17.78%;综合毛利率为16.64%,相较上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03.63万元,相较上年同期下滑19.79%。2023年4-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087.83万元,同比增长10.42%,环比增长21.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1.68万元,同比增长25.11%,环比增长176.58%,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导致公司最近一期末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影响因素已逐步消除,该因素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已在募集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以及“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之“四、财务风险”中披露了相关风险,具体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84%、22.31%、17.08%和15.13%,存在一定波动。其中,2022年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整体有所下降,主要系受到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影响,制冷剂行业供给快速扩大,上游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上涨,公司主要产品氟碳化学品价格下降所致。

  未来,公司将不断进行新产品及高端氟化工产品研发以及新市场拓展,通过开辟新的市场领域提高竞争实力,巩固公司主要产品的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如果未来上述系列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出现不利变动而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前述风险和竞争,将可能导致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所降低。

  随着新增产能逐步建成、达产,公司整体销售规模持续提升,2023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979.02万元,较2022年1-6月同比上升17.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分别为 11,003.63万元、10,120.6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9.79%、21.96%,主要系受到HFCs配额基准年影响,2022年以来我国制冷剂供给持续扩大,导致制冷剂产品行业供给充足,公司主要产品氟碳化学品销售价格及毛利率整体有所下滑。若后续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二)HFCs制冷剂配额政策的具体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是否一致,公司的未来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以及公司的应对措施

  2016年10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基加利修正案》。该修正案把18种具有高温室效应潜值(GWP)的HFCs物质纳入管控目录,并规定:发达国家应在其2011年至2013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自2019年起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15%以内;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起冻结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经各方同意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自2020年开始削减,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可自2028年开始冻结,2032年起开始削减。具体削减进程如下:

  进度 大部分发达国家 俄罗斯等五个国家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含中国) 印度等十个国家

  《基加利修正案》的生效前提是至少20个缔约方批准该修正案。截至2018年末,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5个缔约方已批准了《基加利修正案》,因此该修正案已于2019年1月1日生效。

  2021年6月,中国正式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2021年9月15日,该修正案对我国正式生效。根据该修正案的要求,我国应自2024年起将生产和使用HFCs冻结在基线年起HFCs生产和使用不超过基线年起不超过基线年起不超过基线年起不超过基线%。但国家目前尚未出台具体削减方案。

  公司氟碳化学品收入主要以第三代制冷剂为主,但中国尚未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或时间表,即使根据《基加利修正案》,2029年之前中国不会削减HFCs使用量,2029年之后才开始进程长达16年的渐进性配额削减,2029年削减10%,2035年削减30%,2040年削减50%,2045年削减80%,因此该等产能削减距今仍有较长时间,对公司业绩实际影响有限。

  从出口业务上看,尽管发达国家等已经进入开始消减HFCs生产和消费,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印度等国同中国类似,最晚2028年才开始消减,最长消减时间接近20年。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HCFCs向HFCs转型的阶段,对HFCs的需求持续增加。发行人HFCs出口业务整体保持稳定。

  (2)公司涵盖制冷剂业务在内的氟碳化学品收入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第四代制冷剂未达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公司目前在建的含氟高分子材料产能超过4万吨,产品类型涉及FEP、PTFE、HFP、VDF、PVDF、PPVE、HFPO等,公司在建含氟高分子材料产能投产后,含氟高分子材料将成为发行人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增长来源,制冷剂业务占公司总体业务的比重将逐步下降。

  此外,公司进行一体化产业链建设,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以及副产化工原料产品,化工原料业务占公司总体业务的比重亦有所上升,预计未来《基加利修正案》对公司业绩的潜在影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氟碳化学品业务收入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化工原料业务随着邵武永和年产 5万吨无水氢氟酸生产线建成投产以及含氟高分子材料新增产能逐步投产,收入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公司第四代制冷剂产线未建成投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第三代制冷剂削减政策将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变动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系公司经营规模逐年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产品结构有所变动。因此,在公司第四代制冷剂产线未建成投产的情况下,预计第三代制冷剂削减政策将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短期内造成的制冷剂产品供给端承压,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自2024年起将生产和使用HFCs冻结在基线水平,供给端将得到改善,且公司持续在扩充产品矩阵,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化工原料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的情况下,该影响较为有限。此外,公司本次布局的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制冷剂产品种类,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如上表所示,2020年-2022年,发行人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受益于氟化工产品市场景气度较高,营业收入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三美股份2022年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

  根据其2022年度报告披露,主要原因系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小钢瓶、气雾罐产品销售量增加导致包装成本增加以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整体来看,2020年-2022年,发行人及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变动趋势较为一致,第三代制冷剂削减政策对同行业可比公司影响与公司情况较为一致。

  全球氟化工行业自20世纪30年代步入产业化以来,因其产品性能优异、品种多、应用领域广、经济效益高,而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重要行业,其产品成为新能源、现代通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行业的重要基础性关键化学材料,因此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领域。

  我国氟化工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机氟化物、各类含氟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氟化工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发展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提供材料保障,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氟化工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配套材料,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氟化工产业作为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相关的配套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产品所处下游及终端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带动上游各类氟化工产品的需求,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国家整体对“十四五”的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化工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另一方面,《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分别将高纯氢氟酸等含氟材料列入先进基础材料以及将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列入鼓励类产业。总体而言,国家政府对氟化工行业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将保障氟化工行业的经营发展,未来氟化工发展行业前景仍然较好。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制造业持续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低碳、节能的方向发展。在上述背景下,氟化工产品的下游终端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以及家用电器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对上游氟化工产品的需求也持续提升,以发行人为代表的集萤石资源、氢氟酸、单质及混合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氟化工领军企业在下游终端需求持续相好的背景下将迎来较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我国应在其2020-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起冻结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2020年-2022年为我国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期,在制冷剂配额基准期间内,氟化工企业快速扩张制冷剂产品产能以达到抢占配额的目的,导致第三代制冷剂市场供给端承压,进而推动第三代制冷剂价格有所下滑。

  目前我国已完成2020年-2022年的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期,配额市场将在2024年开启。在此情况下,第三代制冷剂产能快速释放的情况将有所减弱,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推动第三代制冷剂价格企稳修复。因此,随着未来第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改善,预计公司未来经营环境将持续向好。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氟化工行业下游需求持续向好,且我国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期已过,未来市场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善,在此情况下,预计公司未来的经营环境不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公司主要布局的HFCs产品可直接或少许改造即可作为含氟高分材料的原料。受益于公司前瞻性的制冷剂产能布局,上述制冷剂产能或其配套产能在必要时大部分可主要作为其他不受前述削减政策影响的用途,公司可根据政策变化情况、市场需求、技术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灵活调整。

  公司主营业务为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布局覆盖萤石矿产、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环节。随着公司在氟化工行业的生产经验积累以及技术创新,公司正打造自上而下的氟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以达到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的目的。其中,公司正在建设的“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项目”将建成从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到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将建成从废盐回收利用、甲烷氯化物到第四代制冷剂的完整产业链,并将副产氢氧化钠、氯化钙等产品。在公司一体化产业链建设不断加速的基础上,公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亦将逐步优化,从而减少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削减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并批准了“基加利修正案”,三代制冷剂已结束配额基准期并将进入配额管理、产销量逐步削减的阶段。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环保型、低碳化的新一代制冷剂将成为制冷剂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以氢氟烯烃(HFOs)为代表的具有零臭氧破坏潜能值(ODP)以及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特性的四代制冷剂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主要产品为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ze、HFO-1234zd、HFO1234yf,依托于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支持和我国高端氟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将借助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率先实现第四代制冷剂领域的战略布局,助力我国第四代制冷剂的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并摆脱对国外主流氟化工龙头企业的技术依赖,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尽管根据国内外产业政策,公司第三代制冷剂存在一定的淘汰风险,但相关政策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影响比较有限,公司未来经营环境不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且公司已提前进行第四代制冷剂布局以应对第三代制冷剂削减政策。

  (三)结合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业务模式、下游客户情况说明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各产品毛利率波动的原因,结合产品结构、应用领域、公开市场价格说明发行人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

  1、结合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业务模式、下游客户情况说明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各产品毛利率波动的原因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84%、22.31%、17.08%和15.13%,公司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毛利率波动主要受产品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氟碳化学品毛利率分别为17.70%、21.56%、9.38%和9.16%,其中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氟碳化学品毛利率较低。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萤石、无水氢氟酸、电石、98%硫酸、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报告期内,上述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趋势如下:

  主要原材料 2023年1-6月 采购单价变动 2022年 采购单价变动 2021年 采购单价变动 2020年

  平均采购价格(元/吨) 平均采购价格(元/吨) 平均采购价格(元/吨) 平均采购价格(元/吨)

  2021年,从需求端来看,受下游市场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氟碳化学品价格较上年出现较高增长;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原材料氢氟酸、甲烷氯化物、电石等价格持续上涨,除萤石外,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整体均呈现上涨趋势。在制冷剂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售价增长幅度高于成本增长幅度。此外,得益于内蒙永和3万吨/年的毛利率较高的HFC-134a生产装置于4月间建成投产,2021年氟碳化学品毛利率较2020年有所增长。

  2022年是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的最后一年,制冷剂行业供给充足;同时,受供应不稳定与行业需求旺盛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公司2022年电石、二氯甲烷采购价格有所回落,但其他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产品成本持续提升。由于受配额争夺影响,原材料价格涨幅无法转移至下游产品,公司氟碳化学品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

  2023年1-6月,受2022年行业扩产影响,市场处于去库存状态,叠加整体经济疲软的影响,氟化工行业产品价格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除萤石外,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氟碳化学品产品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氟碳化学品毛利率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含氟高分子材料为公司布局的重要业务领域,报告期内相关产品产能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的毛利率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25.21%、26.78%、37.52%和29.45%,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2021年,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毛利率较2020年有小幅上升,主要原因系在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产品售价增长幅度略高于成本增长幅度。

  2022年,公司毛利率较高的FEP产品的产量及产品品质持续提升,且受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因素的影响,FEP产品售价增长幅度高于原材料价格增长幅度,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毛利率提升较快。

  2023年1-6月,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销售价格及单位成本均有所下降,主要受含氟单体HFP新增产能投产,销售占比提升同时受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有所下降。

  报告期各期,公司化工原料的毛利率分别为20.38%、15.84%、20.75%和7.96%。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的化工原料主要为无水氢氟酸、一氯甲烷和氯化钙。

  2020年和2021年,公司对外销售的化工原料主要为无水氢氟酸和氯化钙。由于毛利率较低的氯化钙销量增加,公司2021年化工原料毛利率较2020年有所下降。2022年,由于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一氯甲烷产品销量增加较多,化工原料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有所增加。

  2023年1-6月,公司无水氢氟酸、一氯甲烷以及氯化钙的销售价格均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化工原料毛利率水平整体有所降低。

  公司主营业务为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布局覆盖萤石矿产、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销售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均保持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毛利率未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具有业内领先的销售能力及客户优势,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及经销商体系和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销售渠道。公司自主品牌“冰龙”牌制冷剂在售后市场中的声誉和出货量方面均排名前列。含氟高分子材料方面,公司FEP产品已实现向富士康、哈博电缆、金信诺、万马股份、新亚电子、海能实业等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批量供货,在中高端领域逐步替代国际氟化工领先企业的含氟高分子材料产品。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自主品牌“耐氟隆”在含氟高分子材料尤其是FEP领域享有了重要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及主要客户保持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毛利率未产生重大影响。

  2、结合产品结构、应用领域、公开市场价格说明发行人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0年与2021年,发行人毛利率高于巨化股份与三美股份,主要原因如下:①报告期内发行人新建氟化工生产线逐步投产运营,自产氟碳化学品产销规模及占比逐年提升,同时布局氟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产品具备成本优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氟化工市场行情波动的负面影响;②除氟碳化学品业务外,发行人涉及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含氟高分子材料销售规模及占比逐步提升,有效保障了毛利率相对稳定;③巨化股份业务类型和产品结构更为复杂,涉及氟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化工原料、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等多项业务,毛利率水平总体偏低,受化工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

  2022年,受制冷剂配额争夺影响,公司与三美股份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以制冷剂为主要业务的三美股份毛利率水平下降明显,而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因此毛利率水平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公司2022年毛利率低于巨化股份,主要系巨化股份的收入结构中基础化工产品占比较高,在企业争夺三代制冷剂配额的背景下该板块毛利水平增长较快,使得巨化股份2022年综合毛利率有所提升。

  总体而言,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变化趋势与可比公司一致,但发行人毛利率与可比公司相比更为稳定。主要原因如下:

  业务类型 主要业务为基础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从事氟碳化学品和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涉及萤石矿开采、无水氢氟酸及多种氟碳化学品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生产、氟碳化学品分装混配及相关贸易业务

  应用领域 制冷剂的下游应用领域为空调、冰箱、氟化工、医药、农药、化妆品、清洗行业、灭火剂、传热介质、推进剂、发泡剂、起泡剂、气体介质、灭菌剂载体、聚合物单体、移走颗粒流体、载气流体、研磨抛光剂、替换干燥剂、电循环工作流体等领域;含氟聚合物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氟塑料制造、国防、航天、电子、电气、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灭火剂、含氟精细化学品原料、农药领域中间体等;基础化工产品主要用作化工原料 氟制冷剂的下游应用领域为空调、冰箱、发泡剂、清洗剂、混配工质、氟化工等;氟化氢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氟化工行业 氟碳化学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制冷剂、发泡剂、除尘剂、灭火剂以及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为通信、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机械、纺织、建筑、医药、汽车等;化工原料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氟化工、有机硅等

  产品结构 氟化工原料(氟化氢、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三氯乙烯、HCFC-141b)、制冷剂(HCFC-22、HFC-134a、HFC-32、HFC-125、R410A、R404A等)、含氟聚合物材料(FEP、HFP、PTFE、ETFE、PVDF、氟橡胶等)、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电子化学材料以及基础化工产品等 氟碳化学品包括氟制冷剂和发泡剂,制冷剂单质以HFC-134a、HFC-125、HFC-32、HCFC-142b为主,混配制冷剂以 R410A、R404A、R407C为主,氟发泡剂为HCFC-141b;无机氟产品主要包括无水氟化氢和氢氟酸等 萤石精粉、无水氢氟酸、以HCFC-22、HFC-143a、HFC-152a为主的氟碳化学品单质,以R410A、R404A为主的等混合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FEP、HFP、PTFE等)

  2020年-2022年,巨化股份和三美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收入情况具体如下:

  如上表所述,巨化股份业务类型更为复杂,涉及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氟化工原料、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等多项业务,但制冷剂、氟化工原料及含氟聚合物材料收入占比仅为50%-60%左右,与公司及三美股份差异较大,而其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等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

  三美股份与公司类似,均系以制冷剂为主要业务之一的氟化工企业,但与公司不同的是会计,三美股份产品结构中没有附加值较高的含氟高分子材料。由于含氟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耐高低温性、耐化学腐蚀性、耐久性和耐候性,在新能源、半导体、通信、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建筑纺织、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和军工行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其技术壁垒较高,国内高端产品产能不足,高性能产品对外依赖度高,因而附加值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收入规模及毛利润均有稳步提升,在氟制冷剂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时,高附加值的含氟高分子材料毛利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公司毛利率水平相对三美股份较为稳定。

  报告期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巨化股份氟制冷剂单质产品以HCFC-22、HFC-134a、HFC-32和HFC-125为主,三美股份以HFC-134a、HFC-125、HFC-32和HCFC-142b为主,而公司以HCFC-22、HFC-143a、HFC-152a、HFC-227ea为主,产品结构差异和不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区别,对该类产品毛利率构成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化学品业务毛利率与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变动幅度的差异主要受产品结构差异影响,具体对比如下:

  鉴于氟碳化学品产品市场价格相对公开透明,以发行人报告各期氟制冷剂产品的销售单价变动作为市场价格走势参考,分析氟碳化学品价格趋势如下:

  2021年,HFC-125、HFC-134a、HFC-32等氟碳化学品单质产品市场价格提升较快,以及由相关产品为主混配生产的R410A和R404A等混合制冷剂市场价格亦较大幅度上行,而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占比较高,毛利率水平相应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与同行业公司的差距有所减少。

  2022年,受氟碳化学品市场供给提升较快影响,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行,且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趋势。由于公司主要产品HFC-143的价格下降较快,氟碳化学品毛利率水平相对同行业公司下降较快。

  报告期内巨化股份含氟聚合物材料包括FEP、HFP、PTFE、ETFE、PVDF、氟橡胶等多种型号,而发行人含氟高分子材料仅涉及FEP、PTFE和HFP,两家公司亦存在显著差异。报告期内,FEP、PTFE和HFP的市场价格走势如下:

  发行人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市场价格及毛利率水平较高的FEP产品为主,产品销售均价显著高于巨化股份,因而毛利率水平较高。发行人含氟高分子材料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与巨化股份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具体对比如下:

  如上表所示,由于巨化股份与发行人产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报告期内含氟高分子材料产品销售均价、成本均价亦存在较大区别。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市场价格及毛利率水平较高的FEP产品为主,2023年1-6月受含氟单体HFP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均价与毛利率有微幅下行,但整体产品销售均价显著高于巨化股份,因而毛利率水平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化工原料收入占比较小,同行业上市公司化工原料业务具体销售产品品种差异较大,其中巨化股份氟化工原料包括氟化氢、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三氯乙烯、HCFC-141b等,三美股份化工原料主要为无水氟化氢和氢氟酸,而发行人化工原料主要为无水氢氟酸、一氯甲烷及氯化钙等。三家公司在细分化工原料产品上差异较大,导致各企业化工原料业务毛利率水平及变动趋势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而同行业上市公司三美股份、巨化股份波动较大。受到业务类型、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波动,具备合理性。

  (四)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主要客户供应商频繁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客户、供应商重叠是否具备商业合理性

  公司销售模式包括向终端客户销售、向贸易型客户销售的直销模式以及经销模式,不同的客户所覆盖的销售区域有所区分,由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于制冷剂产品的限制进口差异及使用配额的影响,其对于制冷剂及相关氟化工原料产品需求亦存在一定时间差异,导致客户不同时期主要的销售客户有所变动。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产品产能增加以及产品种类增多,面向的客户销售群体亦有一定变化,导致客户结构发生改变。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分别为15.32%、19.66%、9.51%和9.35%,客户销售集中度持续降低,单一客户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在此情况下,较小的收入波动即可导致公司前五大客户发生变动。

  鉴于氟化工产业公司细分产品种类较多,客户集中度普遍较低,同行业可比公司客户集中度情况具体如下:

  如上表所示,发行人同行业可比公司客户结构均较为分散,其中三美股份前五大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系其以制冷剂为主要业务,产品结构中不包含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在此情况下,较低的客户集中度较容易导致发行人及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客户发生变动。

  整体而言,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均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企业,其变动主要系基于客户自身下游需求情况而进行的动态销售。公司现有客户结构稳定,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具有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变动较大,主要原因系:(1)公司采取按需采购的模式,每一笔订单会通过询价确定当时价格和供应量最符合公司需求的供应商,因此导致不同时期主要合作的供应商存在略微差异;(2)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产能增加以及产品种类增多,所需原材料的品类结构有所改变,且生产基地也逐渐增多导致供应商结构发生改变。

  但从整体来看,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均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企业,其变动主要系基于自身生产需求和产能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动态优化调整,以保证公司原材料的供应稳定性和及时性,不存在报告期期末新增的情况。目前,公司现有供应商结构稳定,并与

  序号 供应商名称 法定代表人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万元) 行业地位 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1 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 张国梁 2009/8/18 10,000.00 东方希望集团旗下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公司采用了国内外多项先进设备和技术,拥有年产80万吨电石、80万吨白灰产能 否

  2 内蒙古包钢金石选矿有限责任公司 陈宏超 2021/4/2 50,000.00 金石资源控股的子公司,主要生产萤石粉产品,公司持有其3%股权 公司持股3%的参股子公司

  ①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该供应商系东方希望集团旗下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公司在与其合作之前曾有接触,但由于距离及价格等因素未能达成交易。2021年以来,由于其提供的产品价格开始具备优势,公司开始逐渐增加与其的合作力度。

  ②内蒙古包钢金石选矿有限责任公司:该供应商成立于2021年,包钢股份(600010.SH)持股51%;金石资源(603505.SH)持股43%、发行人持股3%、龙大集团持股3%。萤石矿属于我国重要战略资源且较为稀缺,我国现阶段可生产萤石粉并保障供应的大型企业较少。2021年,公司为保证萤石粉的供应稳定性,入股了内蒙古包钢金石选矿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9月该企业投产后公司即开始向其采购萤石粉,且自合作以来保持了稳定的交易频率。综合来看,公司向长期合作的金石资源下属子公司内蒙古包钢采购具有合理性。

  综上,报告期内新增的供应商具有较强的数量和价格优势以及完善的业务资质,符合公司的生产需求,因此公司与报告期内新增供应商的合作具有商业合理性。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和供应商重叠情况和相应的销售、采购产品内容、金额及占比情况具体如下:

  公司 年份 公司向其销售产品 公司向其销售金额 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 公司向其采购产品 公司向其采购金额 占公司采购总额的比例

  氟化工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到萤石矿、萤石精粉、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产品种类较多,常用的单质制冷剂包括HCFC-22、HFC-32、HFC-134a、HFC-125、HFC-143a、HFC-152a等,由上述单质混配的常用制冷剂包括R410A、R404A、R407C、R507等。

  各氟化工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势产品和运输距离存在差异,为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满足客户对制冷剂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产品的一站式服务,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购销产品的情形。

  此外,混配制冷剂需要多种单质制冷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生产,而单家氟化工企业一般无法在所有单质产品方面拥有足够的用于生产混配制冷剂的产能,因此存在向同行业企业外购制冷剂产品的情形。

  HCFC-22、HFC-32等主要制冷剂的原料除了无水氢氟酸以外,还需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氯碱化工原料。巨化集团、梅兰集团等氟化工企业在该领域产能充足,在满足其自用需求外,部分产品对外出售。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向巨化集团、梅兰集团等采购生产所需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原料。

  HCFC-22产品存在ODS用途和原料用途两种用途差异,若以ODS用途进行销售需要生产厂商拥有ODS用途对应配额,公司受自身ODS用途配额限制,需要从同行业其他厂商采购带ODS用途配额的HCFC-22产品,同时公司也会以原料用途对外出售HCFC-22产品。

  公司当前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浙江金华、内蒙古乌兰察布和福建邵武,其中六氟丙烯产能在2022年之前全部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福建邵武2023年才有产能投产,尽管六氟丙烯是金华永和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内蒙古与浙江距离较远,金华永和就近对外采购了部分六氟丙烯,内蒙古生产基地的部分六氟丙烯产品就近对外销售,因而增加了公司与同行业氟化工企业的此类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无水氢氟酸、HFC-143a、HFC-152a、原料用途的HCFC-22等产品产能产量相对充足,存在对同行业企业销售的情形;HFC-134a、HFC-125、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产品在一定时间段内不具有产能或产能不足,存在对外采购需求。因此,存在同时向相关氟化工企业采购和销售不同类型产品的情形。

  同行业企业中,氟化工行业主要企业巨化集团、三美股份、中化蓝天和梅兰集团亦存在客户/供应商重叠情形。其中三美股份为A股上市公司,巨化集团为A股上市公司巨化股份的控股股东,中化蓝天和梅兰集团亦是国内氟化工行业主要企业。

  此外,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与重叠客户、供应商不存在未披露的关联关系。

  (五)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上涨而销售费用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销售费用的归集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与主营业务成本混同的情况;

  主要原因为2020年度销售费用中含有运费,剔除运费后公司各期销售费用逐年上涨;各期销售费用情况如下:

  如上表所述,2020年销售费用中包含运费10,782.70万元bd体育,主要原因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申报财务报表为了保持各期数据可比性,2018年至2020年销售运费统一列报在销售费用明细下所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相应要求:“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履约义务既包括合同中明确的承诺,也包括由于企业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或以往的习惯做法等导致合同订立时客户合理预期企业将履行的承诺。企业为履行合同而应开展的初始活动,通常不构成履约义务,除非该活动向客户转让了承诺的商品。”。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财务报表列报中,2020年为了保持各期数据可比将销售运输费用统一列报在销售费用科目中;公司根据与客户销售合同的约定,运输费用等相应费用由销售方来承担,因此公司应将运输费用视同合同履约义务,2021年开始将运输费用列报在营业成本。

  综上所述,2020年运费列报在销售费用系考虑申报财务报表可比性的原因,公司与同期上市公司列报分类方法情况相一致;剔除运费的影响因素外,公司2020年至2022年销售费用分别为3,642.11万元、5,494.92万元及5,710.01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公司营收变动趋势相一致。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主要归集内容包括销售人员薪酬、销售人员交通差旅费、信保费及办公费支出等,公司不存在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成本混同的情况。其中:2020年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06〕3号)及其应用指南的相应规定,公司为保持2018至2020年申报财务报表各期数据可比,将产品运输费用列报在销售费用科目下,亦不存在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成本混同的情形。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针对贸易类型分别制定了《国内贸易管理制度》《国际贸易管理制度》《账务处理应用指南》,以及根据国内贸易、国外贸易分别制定了《费用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出差管理办法》等细则和内部审批流程,通过落实和执行相关制度和流程,能够保障公司与销售业务相关的各具体项目发生支出的核算真实、准确、完整。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销售部门发生的业务支出,部门负责人针对具体业务发生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予以审核确认,经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核后,财务部审核费用单据及所填报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合规,审核通过后将支出根据所属部门归集到对应的科目中。

  针对销售人员薪酬核算,人力资源部门按月根据各职能部门考勤及人员职级等薪酬信息,人力专员按月编制工资薪酬数据,形成工资表并经人力资源部部长、总经理审核,财务部据此核算人员薪酬。

  综上,公司的销售费用相关制度制定合理、执行有效,可以保证费用核算的准确性,不存在与主营业务成本混同的情形。

  (六)报告期内存货明细情况,存货余额较高且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余额增长的原因,结合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库龄情况、库存商品期后销售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原因,是否存在存货积压情况,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1、报告期内存货明细情况,存货余额较高且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余额增长的原因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645.44万元、44,607.02万元、51,326.84万元和61,765.87万元,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主要系公司原材料及库存商品余额增长较快。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021年末,公司存货较上年末增长96.98%,主要原因为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后,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数量及价格增加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中的原材料主要为萤石、无水氢氟酸、电石、98%硫酸、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2020年至2021年,上述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如下:

  2021年末,公司原材料及周转材料较上年末增长73.05%,主要原因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公司主动为生产旺季备货所致。由上图可知,除萤石外,2021年公司主要原料市场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并于2021年三季度末见顶开始回调。从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来看,2021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均较2020年显著增长,与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一致,具体情况如下:

  此外,考虑到公司无水氢氟酸、一氯甲烷、HFC-32、HFC-134a等新增产能在逐步释放,在氟化工行业下游需求不断提升的行业背景下,公司也进一步提高原材料备货量以保障客户订单交付,导致期末库存数量亦有所增加。

  2)氟化工行业景气度有所提升,下游需求快速增加,公司新增产能投产并相应增加库存商品备货

  2021年,公司主要产品氟碳化学品(制冷剂)受三代制冷剂逐步进入进口配额基准期及海外放松物流管制措施等因素影响,相关产品下游需求旺盛,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公司相应增加了库存商品备货。

  与此同时,公司子公司内蒙永和年产3万吨HFC-134a、年产6万吨一氯甲烷及年产1万吨HFC-32、年产3万吨HFC-134a生产装置于2021年顺利建成投产,公司产品品种进一步丰富,产能进一步扩张,因此公司产品库存储备量及存货金额均有所增长。

  如上文所述,鉴于上述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及公司自身产能释放,2021年末与2020年末,公司主要库存商品按产品大类列示的存货变动情况如下:

  如上表所示,公司2021年末主要产品类别库存较2020年末均存在显著增长,导致库存商品金额出现较大增长。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在2021年均有所上涨,进而导致公司2021年末库存商品成本也相对2020年末有所增加,亦导致库存商品整体规模较2020年末进一步提高。

  2022年末,公司存货较上年末增长15.06%,主要原因系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以及公司产量进一步扩大后,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原材料储备增加所致。2021年至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如下:

  2022年,公司主要原料市场价格出现分化,其中萤石价格逐步上涨,无水氢氟酸、硫酸(98%)、三氯甲烷价格维持高位,电石与二氯甲烷价格呈现下跌趋势。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维持高位,除电石与二氯甲烷外,原材料采购单价较2021年保持增长,与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一致,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邵武永和无水氢氟酸项目于2022年6月顺利开车试生产,公司因此增加了主要原材料备货量,且公司2022年收购石磊氟化工,导致期末原材料存货金额较2021年末有所增加。此外,2022年是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的最后一年,公司为争取配额提升开工率,原材料和在产品期末库存增加较快。

  2023年6月末,公司存货较上年末增长20.34%,主要原因为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后,原材料储备增加、库存商品生产增加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如上文所述,鉴于公司2023年1-6月无水氢氟酸(AHF)、含氟高分子材料、HFC-152a、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乙烯等主要产品新增产能释放,公司因此增加了主要原材料备货量,因此期末原材料存货金额较2022年末有所增加。

  如上文所述,鉴于公司自身产能释放,2023年6月末,公司主要库存商品按产品大类列示的存货变动情况如下: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余额较高且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后,原材料储备增加、库存商品生产增加所致;此外 2020年至 2022年原材料价格增长也导致公司期末原材料、库存商品成本有所增加。

  2、结合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库龄情况、库存商品期后销售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原因,是否存在存货积压情况,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报告期内,发行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为:公司按照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存货减值测试,其中:

  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按照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库龄一年以内的占比分别为96.30%、95.65%、98.70%和95.35%,公司存货库龄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内,期末存货库龄分布情况较为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不存在大量积压存货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部门与主要客户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客户采购需求和预计采购量,与生产部门协商制定生产计划,保证存货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下游客户根据经营需求,不定时向公司下发多笔采购订单,而非一次性大批量采购,公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和氟化工原料等各类存货期末库存,原则上均能在2个月左右周转一次,如将期后2个月内新增订单视为期末存货对应的在手订单,则在手订单基本能覆盖期末存货。

  对于报告期各期末库存主要产品,公司期后销售良好,订单覆盖充足,具体情况如下:

  发货类别 2023年6月期末数量(吨) 2023年7月发货数量(吨) 期后销售覆盖率

  发货类别 2022年期末数量(吨) 2023年1-3月发货数量(吨) 期后销售覆盖率

  发货类别 2021年期末数量(吨) 2022年1-3月发货数量(吨) 期后销售覆盖率

  发货类别 2020年期末数量(吨) 2021年1-3月发货数量(吨) 期后销售覆盖率

  如上表所示,虽然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规模持续增长,但公司主要产品期后3个月销售数量均可覆盖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存货数量,且公司2023年7月发货数量覆盖2023年6月末存货数量会计,库存商品期后订单覆盖充足,期后销售情况良好,不存在存货积压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7.45、6.58、6.47和6.13,呈现下降趋势,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变动趋势一致。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存货周转率低于巨化股份,与三美股份较为接近。上述差异主要原因与业务模式和产品结构等因素相关。其中,巨化股份存货周转率较高,主要原因为巨化股份氟化工产品的部分原料由其氯碱化工生产线配套生产,原材料的内部互供使其原料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存货周转率较高。与三美股份相比,公司涉及的氟化工产业链环节较多,同时涉及氟碳化学品分装混配及贸易业务,各环节存货库存相对偏高,因而公司存货周转率水平略低于三美股份。

  整体来看,公司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三美股份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巨化股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系业务结构和产业链布局不同所致,具备合理性。

  2021年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增长较快,主要原因为氟碳化学品价格于2021年末至2022年初有所下降,部分型号的氟碳化学品期末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公司对该部分库存商品及对应生产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22年是HFCs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的最后一年,制冷剂行业供给充足;同时,受供应不稳定与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上游原材料等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产品成本持续提升,使得部分型号的氟碳化学品期末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公司对该部分库存商品及对应生产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于公司2021年计提的部分存货跌价准备于2022年内随着产品销售而转销,202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相比2021年末有所下降。

  2023年1-6月,化工原料价格有所回落,公司产品成本中原材料部分有所降低,因此2022年部分原材料根据所生产的产品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的减值存货跌价准备,公司进行相应的转回。此外,由于公司氟碳化学品R404、R507等产品期末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公司对该部分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3年6月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相比2022年末有所提升。

  产品大类 主要产品 2023.6.30库存商品价值 占期末库存商品价值比 按照2023年7月平均销售单价测算期末库存商品价值

  如上表所述,报告期后公司主要存货品种按照期后销售价格计算的库存商品价值高于公司期末库存商品价值,公司产品价格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情况,整体不存在明显积压或滞销的情形,减值准备计提充分。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的计提比例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业三美股份和巨化股份,主要系与产品结构相关。其中,与巨化股份相比,巨化股份涉及的业务及产品类型较多,除氟制冷剂相关产品外,巨化股份涉及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及基础化工产品等,其产品种类较多,存货跌价计提比例相对偏高;与三美股份相比,三美股份氟制冷剂相关产品产能较高,期末库存较多,由于该部分产品在报告期内价格波动较大,导致跌价减值金额较高,因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较公司高。

  2021年末,公司存货跌价计提比例有所提高,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计提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公司2021年新增生产装置HFC-32和HFC-134a在投产后,设备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当年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导致公司该部分产品成本略高。针对该部分氟碳化学品库存商品及相关原材料,公司已按照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孰低原则相应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综上所述,发行人存货库龄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内,库存商品期后订单覆盖充足,存货周转率的变动趋势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一致,不存在产品滞销和存货积压的情况。公司已按照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孰低原则充分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不存在异常,低于同行业三美股份和巨化股份主要系业务结构和产业链布局不同所致。报告期各期,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较低,且大部分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发生转销,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七)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上涨的原因,与发行人的经营规模是否匹配,在建工程归集的内容、金额、依据,核算是否准确,在建工程项目可研中预计竣工时点和预算投资金额,目前实际工程进度和实际投资额,并比较说明是否存在差异,如有,说明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超预计进度或超预算投入的情况,如有,说明是否存在调节转固时点、成本的情况,在建工程的减值政策、减值测试情况,说明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1、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上涨的原因,与发行人的经营规模是否匹配,在建工程归集的内容、金额、依据,核算是否准确

  (1)报告期期末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上涨的原因,与发行人的经营规模是否匹配

  报告期各期末,在建工程自2020年末34,640.87万元上升至2023年6月末125,931.97万元,主要系子公司邵武永和募投项目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建设、子公司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建设工程、VDF和全氟己酮等装置及公用厂配套设施等处于建设中所致。

  注:工程物资指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采购的工程物资及设备已到货但尚未领用的物资。

  2021年末较 2020年末增加 14,021.07万元,2022年末较 2021年末增加80,631.52万元,主要系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工程项目的持续投入增加,以及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建设工程、内蒙永和全氟己酮与VDF等项目建设所致。

  2023年6月末较2022年末减少17,964.37万元,主要系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的部分项目完工已转固所致;

  项目名称 2022.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3.6.30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包头永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 - 822.69 - - 822.69 否,正在建设中

  项目名称 2021.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2.12.31 截至2022年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项目名称 2021.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2.12.31 截至2022年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第二批技改-氯化钙反应尾气排放技改、应急吸收系统改造 - 1,210.91 - - 1,210.91 否,正在建设中

  项目名称 2020.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1.12.31 截至2021年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项目名称 2020.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1.12.31 截至2021年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项目名称 2019.12.31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 本期其他减少金额 2020.12.31 截至2020年末是否已投入运营

  邵武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6,944.82 3,619.11 - 10,563.93 否,正在建设中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建工程已按项目进行归集,工程项目归集内容及核算准确;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上涨系公司重要项目处于建设期所致;随着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及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建设工程逐年或分步完成建设,已完成建设的相关固定资产已及时进行了转固。

  综上所述,随着公司在建项目逐年或分步完成建设,报告期内产能逐年释放,公司在建工程期末金额、报告期完工交付情况与发行人的收入变化趋势相一致,在建工程期末金额上涨幅度与公司经营规模具有匹配性。

  2、在建工程项目可研中预计竣工时点和预算投资金额,目前实际工程进度和实际投资额,并比较说明是否存在差异

  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 48,911.89 38.84% 含氟高分子材料PTFE及HFP、FEP等产品、以及新增PFA、PPVE等装置及配套相应的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

  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 氟化工产品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等

  邵武永和 10kt聚偏氟乙烯和3kt六氟环氧丙烷扩建项目 11,851.66 9.41% 1万吨聚偏氟乙烯和3000吨六氟环氧丙烷装置、配套相应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6万t/a废盐综合利用、1万t/a全氟己酮、0.8万t/a偏氟乙烯及公用厂配套设施 22,804.08 18.11% 1万吨全氟己酮和8000吨偏氟乙烯以及废盐综合利用装置,以及相应生产车间、仓库、罐区、泵房等工艺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

  第二批技改-氯化钙反应尾气排放技改、应急吸收系统改造 1,740.68 1.38% 氧化钙造粒尾气达标排放,煤制气装置脱疏系统技改,煤焦油除味;酚水除味回用,烘干转炉尾气除味技改项目等

  公司报告期重要投资项目建设于子公司邵武永和及子公司内蒙永和,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分为2期建设,主要使用募集资金及自筹资金;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建设工程属于自筹资金分期建设的项目,具体重要项目投资及预计竣工时点如下:

  项目名称 预算数(万元) 累计投资额 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 是否与预算差异 超预计进度或超预算投入 是否募投项目 预计竣工时点 实际工程进度

  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 190,327.11 141,031.46 74.10% 否 否 募集/自筹 本项目分为2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从立项、施工到试车投产,为期不超过42个月,二期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试车投产,为期不超过30个月;预计2025年全部建设完成 截至2023年6月末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并陆续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 否 否 否 陆续建设分步投产,预计2023年末完成建设 截止2023年6月末大部分工程项目已建设完成,并陆续投产,个别生产装置正在收尾阶段

  邵武永和10kt聚偏氟乙烯和3kt六氟环氧丙烷扩建项目 22,600.00 11,851.66 52.44% 否 否 募集/自筹 从设计、施工到试车投产,为期不超过36个月,预计2024年完成建设 正在建设中

  第二批技改-氯化钙反应尾气排放技改、应急吸收系统改造 2,580.50 1,853.01 71.81% 否 否 否 预计2024年5月建设完成 正在建设中

  如上表所示,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工程以及内蒙永和一二期生产线建设工程等重林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均在预算范围内,不存在超预计进度或超预算投入的情况。

  3、在建工程的减值政策、减值测试情况,说明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公司在每期末判断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存在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有迹象表明一项在建工程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以单项在建工程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企业难以对单项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在建工程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根据在建工程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在建工程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当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在建工程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均已按计划施工,不存在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项目;公司所建项目主要系新增含氟高分子材料及HFCs产品产能,不存在性能上或是在技术中已经落后的情况;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法律等环境未发生对其不利的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法律等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在建工程均按计划施工,不存在长期停建等可能引起减值的相应迹象,无需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公司的主要固定资产为机器设备、房屋及建筑物、运输工具等。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94,752.33万元、117,623.09万元、、180,373.12万元和246,446.77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3.92%、54.92%、48.16%和57.47%。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相关规定,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是资产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报告期内公司已对固定资产进行充分评估。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

  相关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分别为0.00万元、273.84万元、799.80万元、792.53万元,占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比例为0.00%、0.23%、0.44%、0.32%。

  其中,2023年二季度末,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92.53万元,系公司子公司金华永和水处理设备及内蒙永和蒸汽过热炉等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公司根据其相关设备可变现净额来合理估计可回收金额和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进而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除上述情形外,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主要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生因资产损坏而导致公司生产连续中断或造成重大损失,且公司经营所处的环境在报告期内亦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减值迹象,无需计提减值准备,具体说明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氟碳化学品生产线相关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良好,成新率较高,不存在资产闲置情况。其中,氟碳化学品毛利率分别为17.70%、21.56%、9.38%及9.16%,2020年及2021年相关产品毛利率较为平稳,2022年及2023年第二季度受配额争夺及整体经济疲软的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氟碳化学品各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2020年HCFC-22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因为由于下游客户作为自有产品原料的HCFC-22产能在2019年逐步投产,HCFC-22下游原料用途销售需求降低,因此2020年产能利用率较低。2021年以后,随着公司下游产品产能逐步释放,自用HCFC-22的需求增加,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HFC-152a产品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水平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21年及2022年公司HFC-152a产能利用率小幅下降主要系公司内蒙永和2021年下半年新增1万吨HFC-152a产能释放,相关设备尚处于产能调试爬坡阶段,因此拉低了整体产能利用率。

  2020年及2022年,HFC-143a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受物流管控影响,产品整体的市场需求下降,公司调整HFC-143a产品的年度生产规划,产能利用率暂时性下降;伴随物流管控放开后复工复产,销售市场回暖,订单需求逐步释放产量上。bd体育bd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