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bd体育计的你现在税务怎么样了?
栏目:bd体育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21 04:04:39
 近期,收到普华永道的“数据分析高级顾问”的招聘邀请,很是感慨。16年,我在某三本(现在二本)财务管理毕业时。四大我一个遥不可及的梦bd体育,而如今我离开了“会计”行业后,反而能收到四大的邀请。  虽以前理想公司收到邀请,但完全没有惊喜的感觉,第一个原因,经历了种种我不想回到“会计”这条道路上来了。互凉网挺适合我这种要打拼的穷孩子的。第二个原因简历描述上的薪资范围真得没吸引力了。来,让我沿着时间

  近期,收到普华永道的“数据分析高级顾问”的招聘邀请,很是感慨。16年,我在某三本(现在二本)财务管理毕业时。四大我一个遥不可及的梦bd体育,而如今我离开了“会计”行业后,反而能收到四大的邀请。

  虽以前理想公司收到邀请,但完全没有惊喜的感觉,第一个原因,经历了种种我不想回到“会计”这条道路上来了。互凉网挺适合我这种要打拼的穷孩子的。第二个原因简历描述上的薪资范围真得没吸引力了。来,让我沿着时间线再分享一次这个故事。1、刚进社会

  15年10月,我怀着“从业证,初级,计算机二级“等基础证书出发找会计的实习,很快找到某二线城市某饲料企业的“销售会计”的实习。实习期有2000,转正2500-3000,看工作表现,包吃包住。对于薪资,当时的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对比我当时的很多同学,他们找到的审计所实习每个月只有800,还不包吃包住。

  进岗后,才知道销售会计是一个不需要做账的岗位,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核对司机提供的销售单,如果金额准确就盖章给他们过。然后把这些记录到excel里去。当时主管承诺试用期做得好,转正后会教做账。(唉,“做账”都是一种奢侈。)一个毕业生,刚出社会,工作兢兢业业,因岗位性质原因,周六也得加班,单休。后来因毕业论文的事需要请假回学校,第一次请假还好。后续请假就遭骂,我不在别的同事就要顶替这个位置,但老员工谁也不愿做这桩杂活。待我第三次请假时候,经历就爆发了直问我是不是不想干了,我头脑一热就说是然后提离职了。经理甩我一句话“早知道就不给你这么多工资了,这可是预备会计经理的工资。”现在回想,线、对会计的道路逐渐失望

  经过一番努力,在2016年2月找到了一家在家乡规模不错的电子厂,待遇是试用期3K,转正3.5K,五险一金,包吃包住,双休,刚开始做固定资产会计。在面试的时候,我很多面试题都没答好,比如“金蝶用友用过吗?”,“以前做过账吗?”,“报税过吗”等等我当时都一窍不通。。。但还是给了offer,后续我去问面试我的那个会计经理,他说:“当时,我问你的职业规划时候,你坚定的告诉我3年内财务经理,10年内当财务总监,这些话觉得这个小伙子有魄力,我已经从业10几年了,还没当上财务总监呢。”是啊,当时的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在会计的道路上下去,坚信3年内自己能考到CPA。

  这是一家港资企业,对法律特别敏感,我负责的部分根本没有两套账的说法,刚进去我去接触了很多做账的知识。财务部有12个人,其中一个大我几岁的姐姐也非常乐意教我,后续这位姐姐去事业单位了,我就接了她的岗位,费用会计。当时还存在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阶段,还没开始对会计这条路有啥动摇。

  第一次动摇是参加高中同学会,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虽然只能考到三本,却是当时班级高考的第二名,班里总共也就4个本科。当同学聚会,无意中聊起工作,聊起薪资时候,我发现几乎所有人薪资都大于等于我。。。一些没上大学的同学,印象中做玻璃厂的,一个月的薪资是我两倍。对比以前读书时代,这份落差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次动摇是得知我初中很讨厌的一个同学一个月能赚6-7K。打听到原来是做IT的,当时我就真得挺气的,这人我觉得各方面都不如我,凭什么能赚得比我多这么多。第三次动摇来自亲戚,有个亲戚来我们家作客,该亲戚是种植水果卖水果的,问到我工作和工资之后,他听到直摇头。第四次是来自公司里的,我得知比我早进来两年的一个男同事,才比我高500。再则是我认清这里的财务经理在该公司的资历都10年以上。第五,其实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穷,虽然我是城里出生的,爸妈对我也非常好,但我从来没住过大房子,没住过电梯房,家里也买不起车。我从来不敢邀请同学来我家做客。穷是一件深入骨髓的事情,陷入害怕永远明天没饭吃的深渊,钱就是安全感。作为一个背景差的会计,不能刚出来就和各位名校大佬一样,进四大,进银行,玩金融,在会计这条道路上5年内我实在看不到一条道路,它能让我实现“5年内存到二线w)”的目标,难道我只能心甘情愿忍受着低薪吗?

  经历了以上种种,我决定转行,其实当时有在互凉网和公务员之间犹豫,最终选择了互凉网。

  稍微看一些考公的资料,就知道我不是那个料。选择的岗位是数据分析师,因为觉得会计也有和数据打交道,稍微有些靠边。当时是16年12月开始准备的,但边上班边准备的效率实在太低了,坐在办公室经常觉得特别浪费时间。当时刚毕业也算年轻,加上每个月拿到手才2.9k的工资,我觉得我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差了。决定破釜沉舟,17年3月,开始脱产学习。原定计划是5月学习完毕开始找工作的。

  但待遇在家学习真得没想象中这么高效,现在回想,可能和边上班边学习效率差不多。

  17年7月,简历做好了,就开始找工作了,主要用拉钩和BOSS直去投,拉钩回应少些,BOSS直回应多些。印象中第一家给我面试机会的公司是做啥分享电商的,当时听起来蛮像传销的,去了,面了,觉得问题没有难到说不出话,但也没回答得好。最后问我期望薪资,我说6K,对方挺着皱眉就说等通知了。后来陆陆续续面了好多家,第一家offer是广州番禺一家公司,给得5.1K。当时说考虑几天,觉得还有面试就继续面面bd体育。整个求职过程维持了两周吧,基本上是上午面一家,下午面一家,有时不在同一个区的要跑很远,反正每天都走得很累,为了省钱我每天在天河面试完,还要跑去白云找50块一天的旅社住,在广州钱花啦啦的流,本来5个月待业把钱花光了,出来找工作还像好几个同学借了钱。面了两周,确实有几个offer,但都是那些做excel的,所以觉得很绝望,回到家里,打算待一会去深圳试试,广州的基本上能投的都投了,然后那个周末,就有个较为满意的offer电话打来,听完薪资后就很快答应了。

  这是一家做互联网民宿的创业公司,title是数据运营,待遇转正7K,入职后,我发现我对接的业务数据完全来源于线下,并且需要装修师傅去填,且数据量非常非常少,只有几千,完全是excel能解决的问题,加上因为是创业公司,杂事异常得多,甚至还需要做一些类客服的事。熬了两个月,没到转正我又一次裸辞了,实在与我想象的数据岗差异太大了。在这家公司获得有价值的的东西:1、十分浅地了解了一些互联网的运作。2、学习了运营同事的SQL。3、自学了一些BI工具,powerbi,海致BDP等。

  再一次踏上求职的征程,这一次,投了很多,广州深圳都投,但面试的机会特别特别少,后来有一家我以前面过的公司又给了我面试邀请(以前被挂了),这家写着是数据服务公司,想着应该能学到不少技术就特别想去。跑去面试后题目都尽量答了,但感觉答得比较一般,感觉应该进不去了。心情很低落,印象很深就是去正佳广场继续投简历,投着投着觉得自己好没用,学了这么久还找不到工作,眼泪流了下来。。失落的准备回宿舍,这时电话通知我早上的offer过了,但是需要比之前的数据运营降薪1K,没啥犹豫就答应了。

  大致说下这份相对正式的数据工作,这个数据服务公司基本专门为“运营商“服务的,需要驻点到别的城市的运营商分部。入职后,主要是处理运营商流量产品的数据,比如一些简单的条件筛选,黑名单更新,一些流量产品用户投放圈定等等。后来因为一位同事离职,某个算法项目马上结尾了,但还有一个用户流失模型未交付,因为自身转行前就初步入门的机器学习的知识,也打过一些算法比赛,所以自告奋勇地去做了。过程就不说了,后来这个项目确实成为我往后进入大厂的一个有效的项目。刚进来的两个月内确实能觉得自己成长飞速,pandas更熟练了,对数分工作的理解更清晰了,数分报告能知道咋做了,PPT更6了。而两个月后,很多外包的弊端都呈现出来,比如很多杂活要做,当时既然还要做移动人员党员相关的测试。外包公司不注重人才培养,这个项目结束了通常都是被劝退的下场。项目就算做得再好,里头的KPI和我们的绩效也不挂钩,做起来没劲。最后一点,真得工资太低了,一直在吃土。显然,我不能这样下去。我当时尽量把常规数据处理工作编程自动化,加上运营商相对较闲,我尽可能利用时间不断自学。运营商的午休有2个半小时,每当同事们都在宿舍睡觉时,我都在客厅拿起电脑理解机器学习算法。

  18年11月,我怀着多份数据分析报告,以及3份算法比赛报告(其中一个算法比赛排名TOP1%内)开启了我新的求职之路。其实我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去一个中小型企业做“数据挖掘工程师”或“算法工程”,真得没奢求过进知名互联网企业。有了一年经验了,投简历明显比以前回应多很多,陆续面了4家,都是中小厂,拿到3家的offer。后来比较意外,网易的HR找到我,让我去面面数据分析。真得受宠若惊,因为自身觉得自己还不够格能拿到大厂的面试邀请。网易一面有两个面试官,一个全程黑脸,一个全程笑脸,让我感受到传说中的压力面,面试也是先从我自身项目入手,问了些问题,然后从项目内容衍生更多的问题,比如我项目写了xgb和lightgbm模型,问了这两个模型的区别,以及问了为什么项目要使用模型融合,而不是单模型等等。项目问完开始问网易自身的案例分析题,记得比较清楚,是如何提高再次消费这个kpi,我先从api公式入手,慢慢分解api公式中有哪些内容,逐一探讨能否提升。总之整个过程我回答还算流畅,但绝对不能算有多好。一面就这么结束了,第二天hr就告知不合适了,我其实比较纳闷,我还以为能有二面呢。

  往后破天荒的也拿到了我目前公司和百度的数据分析面试邀请,由于先前有多伦的面试经验,所以人变得自信了些。先说说百度,百度加上笔试有四轮,笔试内容比较传统,统计学,SQL,案例分析以及些许的机器学习相关。面试倒是一直围绕着我简历的项目上问,实际上为了想进数据挖掘或算法的岗位,我的简历上的项目基本都是算法相关的项目。百度面试官围绕自身的业务提了很多案例分析题,并尝试让我用算法的知识去解决,由于都是题目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机器学习题,比如流失模型预测,KPI预测等,所以总体我答得还算不错。面试的结束百度面试官也透露出想让我加入的意愿,因为他们的老板有许多想法想用算法相关去实践,但目前他们都是只有理论,没真正实践案例,所以想找这方面的人。面试结束过了三天百度就给了口头offer,两天后发了邮件offer,这里不得不说百度HR的效率真得高。

  最后聊下我目前公司的面试,相比其他两家大厂,从笔试题开始,机器学习相关的题目占一半以上,虽然大多比较基础,好在我本身就是奔着算法岗去的,基础的算法题确实没难倒我,面试除了SQL,PY,机器学习之外还会问到linxu,搜索与排序算法, hadoop生态圈等一系列知识,整个面试,我感受到的技术氛围确实是别家无法比拟的,但肯定是岗位的原因,并不是指公司层面的。对于一个一心想往算法发展的我,肯定是首选我司。我司加上笔试与HR面总共6轮面试,从下午2点半到6点半,面试完我已经口干舌燥了。往后也是如愿以偿的拿到我司的offer,现在纵观整个11月的求职生涯,大概投了30+份简历,拿到约12份面试,实际去了7个面试,总共拿到5个offer,加上两个大厂数分岗,确实是真得超乎自身想象的成绩了,如果真要我说原因,就是运气+机器学习相关的准备,我一心想往数据挖掘方向走,结果却让我得到两家大厂的数据分析offer。

  已经来到我司1年半多了,今年6月也转至算法组,主攻AIOPS(比较冷门的方向),也算来到转行的初心了。薪资啥的不能谈太多,总之一开始那幅图普华永道JD上给的薪资对现在的我真得没吸引力。因为周围都是运维开发,我这么一个文科专业进来的,刚进来真得感觉他们开会在讲天书,什么nginx作反向代理,负载均衡,什么tcp,udp协议,什么服务部署,高可用。甚至别人让我检查下这ip能否ping得通我都不懂。期间艰辛不多聊了,反正慢慢的也熬过来了,上年做得根因定位算法目前在申请专利,今年结合业务开发出带宽调度最优化算法,帮公司节省了不少成本。也逐渐得到同事及领导的认可。

  其实我也时常会想,假设我还是在做会计,我现在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我不知道,但看到我大学仍在会计的同学又能想象出一些。毕业刚4年的会计,可能刚当上一个会计小主管,已经不用和刚毕业那会一样报销单在桌面堆成山,不用经常为了报销单和业务人员扯皮,审计时候不用我亲自去搬凭证,固定资产盘点时不用我到处跑车间bd体育,月底了疯狂加班做账的人不是我。

  另外,我新整理了“适合小白的数据分析免费资料”,可以点击下方自行领取哈。

  学会计的我,毕业5年,现在还在事务所里坚持,今年公司涨了CPA津贴,一年税前差不多一辆A4L中配,现在每个月可以多买一个iPad Pro(感谢公司的证书津贴),未来应该还是会在财税领域做下去。

  如果问我,和在大学时心中的梦想目标有落差吗?我不会掩饰,落差肯定有。如果问我,后悔当时学商科学会计吗?我会告诉你,不后悔,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不会选择学会计了。

  2014年,股票大牛市即将启动,社会上充斥着金融、投资、基金等等的声音,长辈们口口相传学商科、学会计就业前景好,种种推动之下,我进入了一所外语类院校学商科。入学时院系主任给大家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通过本专业学习商科知识,在外语类院校又可以提高外语水平,未来在座的各位都是“国际化复合型商界精英人才”,咱们会计学就业前景冠绝全校!

  相信很多当年选择读商科的小伙伴,跟我应该有差不多的想法,学了商科、英语又好,以后说不定去华尔街做hedge fund,去香港做IBD,工作至少也是“三中一华”起步啊。后来几年大家也知道了,股灾来临,千股跌停,IPO暂停,各种金融产品爆雷,金融行业缩减招聘,就这样来到了毕业季。那个时候,光凭着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去了解就业市场,也没有想到职业规划这样长远的事情,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有个人给我讲讲本科学会计、考CPA未来的职业发展就好了。如果你现在正好是本科在读,可以听一下品职的这套直播课,相信对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a>

  毕业那年正好也是“留学热”的开始,因为上海的落户政策,以及求职门槛的逐渐提高,身边人大多数都选择去英美读个master。我本来已经拿到某港校的offer,后来参加的现在公司的新人见面会,发现入职的员工不少来自于这所港校,我想既然最后还是进事务所,不如早两年先进去干起来吧。就这样,一干就将近5年了。

  考出CPA,不仅是升职的必要条件,更能带来实打实的收入的提高。那个年份还没有新冠病毒,公司还为新人组织了CPA考前集体培训,和一群同龄人在一起备战考试,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的校园时光。“本科是对口专业,会计课程也都是85分以上,CPA拿下肯定没问题” 我这自信的想法当我翻开CPA教材后就被打破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学本科,虽然都带“会计”两个字,但这两个会计的差别就像 仅仅有驾照 和 纽伯格林圈速跑进7分钟 一样大。

  那时候,让我又反思本科选择读商科是为了啥。如果是为了学知识,那不如去考CPA CFA,内容都是紧贴实务,证书含金量还高。如果是为了找工作,好的工作门槛又高bd体育,过简历关更多靠的是院校层次,而不是所学专业。那为了什么呢?为了交个朋友,谈个恋爱?学会计的我,第一次有些后悔了。

  会计体系庞杂,知识点冗长又难理解,不妨直接看框架图和大牛整理的重难点学习,现在不用你自己东拼字凑了,直接送你,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即可。

  在事务所一年又一年,经历了身边人试用期内一怒辞职;在税务局交材料时被税管员厉声呵斥;20年初疫情还未控制,就得带着N95口罩去客户现场年审;项目经理的每个忙季的PUA话术;疫情之下为了CPA能否正常开考的紧张焦虑,等等,等等。每年都想过离开事务所,但想想又选择了继续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终于考出来CPA。拿到证书后,因为年龄勉强算年轻,也接到过邀请的电话。可能是习惯了事务所的工作节奏,可能是想多拿几年的证书津贴,婉拒了一些机会,还留守在这个财会学子的血汗工厂,继续燃烧着青春。

  和风口上的行业来比,我混得不好,和一起学会计的同学比,只能说勉勉强强。

  读书、留学、求职、考证,一年又一年,生活就这么推着我们前行。只能向前走啦,每一步都是未来。

  我依然记得,为了考ACCA,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需要泡在图书馆里,寝室里永远响着网课的声音,还要背着砖头一样的书往返于学校各处。努力了3年的时间,换来了被诸多知乎网友唾弃几乎一文不值的ACCA,想来是挺魔幻的。人生不只有快乐、梦想和远方,还有生存、现实和妥协。有一说一,虽然会计专业毕业生体量庞大,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一就是一个广泛适用且前景中上的专业。在商科行业里基本上,大多数职位都可以适配税务。这也是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之一。在学校里的时候经过老师的蛊惑,就对四大特别的憧憬。老师对每一期的学生们有几个人进了四大都了如指掌,甚至都记得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所以从大学一开始我就把四大当成我的目标,然后秋招的时候如愿以偿进了四大。其实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样的是,我其实第一年在四大也没有算特别苦大仇深。因为第一年我主做的其实是一个国企项目,而且是不出报告只做集团组成部分的审计。就这导致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做完整的审计流程,也不需要出任何的报告需要使用的数据。我们要做的大体上就是,针对总部需要了解的问题bd体育,调查了解之后进行解答,然后执行一些既定的程序。然后这个项目的经费又还凑合,可以把一个team全年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而让我躲过了无数个苦项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四大运气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第一年的时候其实还挺能适应的。直到在第2年我开始缓慢接触IPO,也让我慢慢对四大失望。我在A2的时候,做了一个质量不太好的项目。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年审但是这个客户想要做IPO。结果就是导致经理和in-charge都想要把这个普通项目当IPO来做。项目一共4个人,in-charge和另一个的A2在项目做到一半的时候相继离职,只剩下我和一个A1。我本以为会有人接替他们的位置,没想到,结果竟是我独自承担离开的两人留下的进度极低的工作。那时候真的压力好大,一个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但作为一个A2,却并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焦灼、挣扎、失望、压迫……轮番占据我每天的关键词。那时候我就对公司失望透顶,想要离职。尽管后来被劝了回来,但是我逐渐发现,我已经没有能力排解工作上带来的巨大压力。我逐渐失去了快乐起来的能力。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S1时候的年审。由于我所在的分所的S级同事大比例离职,一个年审分到我头上的报告中英文加起来有十几本,而团队里的人却少得可怜。其中最离谱的是,我带着一个刚入职还没培训过的A1和两个实习生,去一个要出PRC中英文+IFRS中英文的项目上,开荒,hours一共一周。我自认为不管是因为我自身的缺陷,还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新的in-charge,我都没有能力在coach团队的同时完成堆积如山的工作,也没有能力在时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效的协调团队完成任务。于是我又再次感受到了熟悉的压迫感,是那种呼吸都感觉沉重的难受。是那种,再继续下去,我的精神可能就绷不住了的那种沉郁。所以我在尽量完成大部分工作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了离职。(其实我离职前最后一个月完全可以休假或者摆烂,但是我实在不想我的小朋友经历我A2时候的痛苦。)离职之后就去到现在所在的一个美资精品事务所。做一些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审计工作。尽管依然忙碌依然全年全国到处飞,但起码,我终于在这边找到了生活跟工作一定程度上的平衡。而不用将健康、对家人的陪伴和获得快乐的能力,都全盘打包交付给工作。当我现在回望的时候,尽管仍然心有余悸,但是我都没有为我上述的每一个选择后悔过。所有令我愉悦的选择赋予了我成就感,所有令我痛苦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我真正想要什么。而有时候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远比单纯的愉悦来了更加可遇而不可求,更加能拯救一个人。祝各位已经或早日找到内心真正所求。——各路职场达人、应届生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我们的金融财会职场社群。聊天、分享经验,或分享自己的疑惑与大家一起解决,群里都欢迎。点下方链接就可以加入。a

  作为会计科班擦边球的审计工作者,面对大家的好言相劝,如:都别来做会计or审计。我内心是比较酸楚的,主要是对于自己这份职业受不了大众的认同喜忧掺半。喜的是审计是财会行业最容易月入过万的一条路,这给了无数的大学小幼苗生的希望。忧的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经常会被拿出来吓跑小朋友,每当我还有下文,大家都不听我把话说完,就说姐姐我还是觉得好难啊。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让我忧的是大多数行业从业者话中有话,根本不提如何提升专业度,提倡如何增强综合实力,拿不出几个实实在在的执行措施,空谈增强综合实力,也许自己本身根本不知道。

  我刚毕业在当地某制造业做了一段时间会计,然后考下三门cpa去做了事务所审计。年轻的时候生活状态很合适,紧凑有度,该浪就浪,技能方面也是在事务所提升最快。cpa考了三门后去的本地的中汇,包邮区。项目也主要是以江浙沪为主。1-3月忙季,主要是年审,定项目,当时在事务所做审计的时候,我们一个项目组只有4-5个人,日常白加黑。4-5月一般,所以我一般会在这个阶段考虑休年假和男朋友定出国约会。6-10淡季,我记得我有一年去的巴厘岛,同事有去东京的会计,当时朋友圈有看到他和他女朋友和海贼王主题公园的照片。一般休年假都在6月份,这个阶段cpa备考也不是紧。11-12月interim。年底各行各业都会忙一点,而且要为年审预留空间准备。

  第二个职业阶段在国企内审。在我事务所干了三年后,我也不小了,精力、谈婚论嫁各方面的事情都压在了身上,越往后就越发现稳定的生活有多重要。但国企干内审和事务所的审计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一论资排辈很严重,非常看背景和关系,想干到科级干部至少8年。因为你的前面有大量的前辈在排队等着。其二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干多干少都是这个工资和年终。这就很适合有生育要求、谋求稳定的女生了。事务所大学院,大国企养老院。全靠年终吊着一口气。

  其实就像很多人常常会给我发消息,然后我会回:我可能要等会给税务部交个资料,抱歉刚刚领导开会了,刚刚我去对接的项目什么的。并不都是一些要紧的事儿,要说我忙,我也不忙。白天到点上班,看看知乎,整理资料,快到中午部门要下资料。下午也是该开会开会。真正有活,其实都不是我们女生做,但最后的结果是和最后干活的人拿的一样多。

  关于未来的规划。尤其是做会计,是走还是留。如果是本地人,无住房压力,其实我觉得现在在体制内就挺好的。至少大部分007、996的不用再天天吃外卖。年轻的时候看看外面的世界,岁数大了就安安稳稳在体制内聊八卦,谈孩子,考个职称证书升职补贴些教育费。没有绩效考核,也不会让你主动离职,更不会上班偶尔看个手机,回个消息,就被领导拉过去骂工作态度不认真。年轻的时候受这些气就够了,年龄大了就更拉不下脸。

  我们内审。七七八八一堆事儿,走是舍不得的,毕竟年小几十个,又不是很有压力。虽然会被各种吐槽像纪委书记……bd体育bd体育bd体育bd体育